为什么中国只举办过一次奥运会?因为亏钱。08年北京奥运虽然账面上是盈余的,但是这

颜冬白云 2025-11-21 13:08:13

为什么中国只举办过一次奥运会?因为亏钱。08年北京奥运虽然账面上是盈余的,但是这里面有大量义务工作者的隐含成本,很多物资的价格也是被压低的。而且支出的大量基建费用也很难核算进去,当时的北京正在城市建设的最巅峰,多花点也可以接受,反正本身也需要做基建,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基建的需求,成本上就完全划不来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一个历史节点,国家意志强、社会热情高,全国上下都把它当作一件必须“办成世界最好的”政治任务。账面上,北京奥运确实公布过盈余,但那只是把可控、可见的数字做成了漂亮的结果。 真正的成本被隐蔽在许多不起眼的地方,比如数十万志愿者,他们不拿工资、全程义务服务,换成市场价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大量奥运物资因为有国家平台统一采购,价格被压到最低,甚至有些企业是在相当于做公益;再加上比赛场馆、交通系统、城市绿化、环境整治等资金投入,都因为属于“城市建设类支出”,并没有算到奥运账本里。   换句话说,北京奥运财务上的“盈余”,其实是建立在巨额隐性成本的基础上的。如果把所有投入真实计算进去,北京奥运是亏钱的,这是国际奥运会的普遍规律,全世界都一样,奥运会是赚钱的宣传、亏钱的生意。   当年的北京正值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升级的黄金时期,地铁、道路、机场、污水处理等系统本来就需要建设,所以即使为了奥运会多花一点,也可以接受,因为这些东西对城市长远发展确实有大用。 但问题是,北京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要建”的年代,地铁四通八达、城市结构成熟、场馆设施充足,如果再办一次奥运,大量支出将无法像当年那样顺带算进城市发展的长期投资里,实际成本就会变得异常刺眼。   更关键的是,奥运会进入后现代时代后,成本飙升到惊人的程度。场馆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才是最大的黑洞。全世界许多城市办完奥运后都会出现“白象工程”,巨额投资的体育场馆在之后十几年里几乎没有利用率,却还要继续烧钱维护。 哪怕北京拥有“鸟巢”“水立方”这种高度商业化的场馆,用得已经算多了,但它们在经济账上仍然是巨额负担。如果再建新的场馆,那几乎等于是明摆着去砸钱。   而中国如今的资源投入方向早已发生变化。国家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制造业升级、产业链重构、国际竞争力提升。办奥运这种高成本、低回报、短周期的项目已经不具备必要性。尤其在经历了疫情、全球经济波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财政资金更需要投入到能产生长效回报的领域,而不是去满足一次性的国际活动。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重要因素——国际气候变了。奥委会现在的路线越来越政治化、商业化,冬奥赚钱、夏奥赔钱几乎成了铁律。 国际奥委会为了拉更多国家“接盘”,甚至在规则上疯狂放宽,比如允许城市使用分散式场馆、允许项目高度商业赞助。但这对中国没有吸引力,因为我们不缺设施、不缺资金、不缺管理能力,中国唯一在意的是:值不值得。   答案很清楚:不值。北京是全球唯一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与冬季奥运的城市,这个成就已经足够传奇,再办一次也无法带来更多国际地位,更不会提升什么国家形象。中国不缺证明自己的舞台,我们的高铁、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早就在世界立住了脚。从实力角度讲,办奥运对中国来说是“可以,但没必要”。

0 阅读:805

评论列表

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

6
2025-11-21 18:36

唯一的条件满足就办:在台北办。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5
2025-11-21 17:38

答应几个条件还是可以承办的,一是转播和赞助费的分成比例由中国决定。二是比赛项目设置由中国决定,砍掉中国人不喜欢的,加上中国人喜欢的。三是中国有权拒绝一切挑剔和指手画脚。

黑嘿

黑嘿

2
2025-11-21 19:55

什么盈余,就是巨亏,国家买单了。

另当别论

另当别论

1
2025-11-21 19:14

怎么可能赚钱

猜你喜欢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