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一句涉台错误言论,让北海道酒店的预订电话安静了下来,东京商场的收银机响声稀疏,日本股市的旅游板块绿得刺眼。 “订单像雪崩一样消失,这辈子头一回见!”日本一家旅行社负责人面对记者麦克风时,声音里带着颤抖。就在上周,东日本国际旅行社的中国订单取消量骤然飙升至七成,十几个原定十二月的研学团、企业交流团全部退单。 同样在东京,老字号屋形游船公司眼睁睁看着3个中国旅行团、240人的预约瞬间蒸发。公司老员工安田进茫然摇头:“这种情况前所未有。” 事情要从11月7日说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然抛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的言论,瞬间点燃东亚外交场的火药桶。 中方反应迅速且坚决。外交部、文旅部、教育部等多部门接连发布预警,建议中国公民避免赴日旅游留学。中国驻日使领馆提出严正交涉。 资本市场嗅觉最灵敏。消息传出后,日本旅游股集体跳水——东京迪士尼运营商日本东方乐园股价单日暴跌5%,全日空航空跌4.7%,日本航空跌3.8%。 日本百货巨头三越伊势丹股价更是惨不忍睹,一天蒸发超11%,资生堂、无印良品母公司股价也纷纷跌破9%,触击近期最低点。 要知道,中国游客对日本旅游业而言,从来不是普通客源。日本政府观光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赴日游客达748.72万人次,同比增长42.7%,超过韩国成为日本第一大客源地。 这些中国游客不仅数量多,消费力更是惊人。2024年,中国内地游客在日本人均购物支出达11.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700元),占旅游总开支的43%。 澳大利亚游客虽然总支出更高,但购物花费不到6万日元,连中国游客的一半都不到。 从东京银座百货到札幌药妆店,从北海道的滑雪酒店到京都的茶道体验,中国游客的消费支撑着日本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这个冬天,日本旅游从业者感到刺骨寒冷。札幌溪流酒店经理清水贤司看着订单表直发愁:“11月有70多笔中国游客订单被取消,眼看就要到农历新年和冰雪节的预订旺季,这影响可别扩大啊!” 在东京浅草经营茶道体验店的竹田理绘,不断收到中国游客取消预约的邮件。“每年有近3000名中国游客来我们店体验,现在他们不来了,经营压力真的很大。” 名古屋一家旅游包车公司的员工李静更加焦虑:“12月整月的中国游客订单已全部取消。公司的司机几乎都处于‘无单可接’的状态。” 她无奈地说,公司的车都是贷款买的,本来现在该进入旺季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测算,中国游客的退单潮可能令日本旅游消费收入减少约1.79万亿日元(约115亿美元),拖累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0.29%。 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已深入骨髓。日本《通商白皮书》显示,有1406个品类的进口超一半来自中国,从笔记本电脑、空调到医疗抗生素,中国都是关键供给源。 日本制造业同样离不开中国。半导体领域,日本厂商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20%-30%。 日方自己担心,中国若对稀土实施更严格出口管制,日本汽车、电机制造将立即受到冲击。 面对不断升级的危机,日本各界坐不住了。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小林健强调:“日中经济密不可分,我们应该通过互利共赢的关系来弥补这一点。”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白鸟浩说得更直接:“如果首相的言论造成国民经济上的牺牲,那么政府就必须负责任地提出赔偿方案。” 旅游业从业者原田百合道出了许多日本人的心声:“唯有世界和平才能开展业务,我们希望日中友好关系持续下去。” 事实上,日本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访日外国人旅行消费总额达6.92万亿日元,其中中国游客贡献了约30%。这个“基本盘”的流失,将是日本难以承受之重。 札幌酒店经理神谷亮佑望着空荡荡的大厅,对电视台摄像机叹息:“如果情况持续下去,旺季的12月到2月,影响会非常明显。” 东京股市的电子屏上,旅游股、消费股依旧泛着绿光。那位旅行社负责人说得更直接:“剩余三成订单也岌岌可危。”这个冬天,日本旅游业感受到的寒意,比北海道的风雪更刺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日本股指 日本政客 日本发展历史 日本政策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