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聪明的儿子,手握兵权却不参与党争,活到78岁,受乾隆尊敬 康熙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也就是后来改名叫允祹的那位十二爷,他不光真的手握兵权,还在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血雨腥风里没掺和一脚,最后活到七十七岁(虚岁算七十八也合理),乾隆对他更是敬重得没话说,这在清朝皇子里简直是独一份的好结局。 为啥说他是最聪明的?先得说他的底子,胤祹刚生下来就被康熙交给苏麻喇姑抚养,这步棋太关键了。 苏麻喇姑是谁?那是跟着孝庄太后一辈子的人,见惯了宫廷里的权力厮杀,最懂“藏拙”的道理。 她教胤祹的肯定不是怎么争皇位,而是怎么在皇家活下去。你看胤祹长大以后的做派,全是苏麻喇姑的影子——只干活,不站队。 康熙晚年的时候,皇子们为了储位打得头破血流,老大被圈禁,老二两立两废,老八老九老十抱团,老四(后来的雍正)暗自发力,老十四手握兵权在外,几乎没人能独善其身。 可胤祹不一样,他手里是真有实权,康熙五十七年就让他管正白旗的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后来还封了镶黄旗满洲都统,这都是实打实的兵权,手里有兵却从不跟任何皇子来往过密。 有人说他傻,放着兵权不谋出路,其实这才是真聪明——康熙最恨皇子结党,你手里有兵还安分守己,这不正好合了老皇帝的心意?他好几次替康熙去祭天、祭太庙、去盛京祭三陵,办事从来都是井井有条,康熙夸他“办事妥协”,心里早就把他划到“可靠”那拨里了。 雍正上台后,对当年跟他争过位的皇子下手多狠啊,老八老九直接被改名圈死,老十也被关了多年。 可胤祹虽说也被降过爵,从郡王降到镇国公,但那都是因为办事出了小错,比如把封妃的金册写颠倒了,跟党争半毛钱关系没有。 雍正心里门儿清,这十二弟从来没跟自己作对过,也没帮过对手,所以后来又把他恢复成郡王,还让他管雍正的丧仪。 你想啊,要是胤祹真有半点野心,雍正能容他?这就是他不参与党争的好处,躲过大坑了。 到了乾隆朝,这十二爷更是被当成宝贝,乾隆刚上台就封他为和硕履亲王,还让他管礼部和宗人府,后来更是让他在自己出巡的时候留京总理事务,相当于把京城的家当交给他管。 乾隆为啥这么信他?一来胤祹是叔辈里年纪最大的,办事靠谱;二来他一辈子没争过权,乾隆知道他不会搞小动作。 有一回京城连下雨,米价涨得厉害,胤祹赶紧给在外地的乾隆递奏折,建议提早放粮,别让官兵跟老百姓抢粮,乾隆立马就同意了,还夸他想得周到。 后来有科举作弊案,他也处理得干净利落,该杀的杀,一点不拖泥带水,办事能力摆在这儿。 乾隆对他的尊敬可不是表面功夫。 胤祹六十六岁的时候,乾隆特意下旨,说他年纪大了,允许乘轿上朝,这在当时是极高的待遇。 后来胤祹的独子弘昆夭折,乾隆怕他孤单,直接把自己的四子永珹过继给他当孙子。胤祹他妈定太妃活到九十七岁,乾隆还两次亲自去府里探望,每次都特意安抚胤祹。 到了胤祹病重的时候,乾隆派皇子带着御医天天去看,他去世后,乾隆让弘昼和永琪给他穿孝,葬礼办得格外隆重,还赐了“懿”这个好谥号,意思是温和贤善,这评价多高啊。 再说说他的寿命,七十七岁在古代绝对是高寿了,皇子们天天勾心斗角,操心这操心那,很多人三四十岁就没了,比如老八才四十五岁就死了。 胤祹不一样,不掺和党争就少了好多烦心事,一门心思干活,心态平和,自然活得久。 而且他一辈子受三朝皇帝信任,康熙重用他,雍正不猜忌他,乾隆敬重他,这种待遇在清朝皇子里找不出第二个。 你说他聪明不?手里有兵却不逞强,身处夺嫡漩涡却能全身而退,伺候三代皇帝还都得好评,最后安安稳稳活到七十多,连后代都是皇帝帮着安排的。 这哪儿是傻啊,这是把宫廷生存法则摸得透透的。那些争来争去的皇子,最后要么身败名裂,要么不得善终,只有胤祹落了个圆满,这才是真的大智若愚,最聪明的皇子非他莫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