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人物高市早苗突然宣称,将中方对琉球问题的关注定义为“干涉”,还在国会作出强硬表态。 这种定义表面上针对中方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场合多次提及的“琉球原住民权益”问题,实际上暴露了日本政界长期以来对琉球归属的心虚。 琉球群岛(日本称“冲绳”)在历史上并非日本的固有领土。 自1372年起,琉球王国便向明清两朝称臣纳贡,是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直至1879年被日本明治政府武力吞并,强行改称为冲绳县。 二战期间,国际社会就已明确表达了对琉球地位的态度。 1943年的《开罗宣言》提出要剥夺日本通过侵略获取的领土,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更明确限定日本领土仅涵盖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岛,其他小岛由盟国处理。 战后琉球由美国托管,按照联合国相关规定,这类从敌国割离的领土应实行托管,最终由当地居民决定独立或自治问题。 1972年,美国未与中国、苏联等二战盟国协商,也未获联合国同意,就与日本签署《冲绳返还协定》,仅将行政管理权交回东京。 美国当时也指出,这只是管理权移交,并非主权转移,琉球主权尚待相关各方协商确认。 中国从一开始就不承认该协定,认为美日私相授受无效。 国际法学界普遍认为,该协定仅改变了行政管理安排,并未改变主权未定的事实。 这些年,冲绳原住民生活困苦。 日本政府推行同化政策,强制实施日语教育,限制琉球语使用,教科书将日本吞并描绘成“合法合并”。 岛内大量美军基地占用了约三分之一的土地。 二战末期,日本下达“玉碎令”,致使大量平民自杀或丧生,二十多万人在那场灾难中遇难,金城正夫的大伯便是受害者之一。 冲绳人频繁上街抗议,每年都会举行复国游行,学生们传唱传统歌曲,老一辈仍保留着祭拜中国册封使的仪式。 民调显示,仅有16%的人认为自己完全是日本人,24%明确认同自己为琉球人,约四分之一的人支持独立。 高市早苗对这些事实了如指掌。 中方在联合国提出琉球原住民权利,并非要干涉他国内政,而是希望将历史与法理呈现在国际舞台上,让冲绳居民拥有更多话语权。 日本政界越是强烈反对,越暴露出其对自身占有缺乏历史和法理依据的担忧,害怕当地人愈发倾向于自我决定。 历史文件记载清晰,原住民的诉求真实存在。 高市早苗的强硬表态,更多是在掩饰内心的不安。 琉球的地位终将依据国际法和当地人民的意愿来裁定,并非几句政客声明就能定论。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片土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真相,日本若试图长期掩盖,必将难以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