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去接孩子的时候总有点发愁,我一怕孩子要我抱,二怕孩子哭,这孩子都5岁了,我真的有点抱不动…… 这话可太真实了。估计不少接娃放学的家长都深有体会。孩子一撒娇,大人就犯难。抱吧,体力实在吃不消;不抱吧,孩子眼泪汪汪的。今天这位家长算是碰上“救星”了,有同学一起走,孩子立马变了个样。 其实这种“接娃焦虑”挺普遍的。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老人帮忙接,孩子走累了想抱抱是常事。但五岁的孩子,确实不轻了。网上不是常有讨论吗,说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锻炼,出门就喊累,一部分原因是不是平时被抱惯了? 今天算是运气好。但后面的发展才更有意思。孩子到了小区,直接让家长回家,让同学的奶奶看着就行。这孩子主意可真大。不过家长的处理方式很对,没有图省事就答应,而是先问了孩子妈妈。这点安全意识太重要了。现在小区环境虽然相对安全,但把孩子随便交给别人看管,风险还是存在的。之前不是有新闻吗,就是家长一时疏忽,让孩子在小区游乐场出了意外。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玩滑滑梯那段。别的孩子都规规矩矩地滑,这孩子偏要从滑道往上爬。这多危险啊!万一上面有孩子滑下来,撞到一起后果不堪设想。家长只能一刻不停地盯着,别的家长能坐着休息,她得站着当“安全员”。所以说,带孩子在外面玩,真不是看上去那么轻松。孩子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半点马虎不得。 最后那段做饭的细节挺暖心的。先生不在家就少做点菜,炒豆角记得放外婆菜因为太太爱吃,土豆丝就不放因为怕辣到孩子。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家里烟火气的体现。孩子玩到六点才回来,饿得抓起玉米就吃,最后光盘,妈妈就高兴。多朴实的家庭幸福。 整件事看下来,带娃真是甜蜜的负担。接娃时的愁,陪玩时的累,做饭时的细心,看到孩子吃饱后的满足。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透着责任和爱。孩子的安全教育得从小事抓起,比如不能逆行爬滑梯。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也很关键,像文中这样及时联系孩子妈妈,既避免了失责,也体现了尊重。 说到底,养娃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乖顺有的调皮。但核心都一样,那就是用心。这份用心,就藏在这些日常的“发愁”和“不轻松”里。 MCN双量进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