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产品“出局”,印度想要吃下空缺份额,先解决几个问题再说 19日,中国外交部正式通报,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个消息对于日本来说是灾难,但对印度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利好。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印度水产的第一大市场,但3个月前,特朗普给印度加了50%的关税,导致印度水产行业遭受重压。所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增加对其它市场的出口,就成了印度水产出口商们的当务之急,而这时中国市场恰巧有了缺位,印度人不大可能看着机会从指间溜走。 表现也很明显,就在中方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的当天,印度水产出口商的股价应声上涨,甚至有家企业的股价单日涨幅高达11%。此外,另一家此前表示计划增加对华出口的企业,股价也上涨了5%。正如印度一名经济分析师所说的那样,关税背景下,印度一直在寻求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他们任何新机会都不会放过。 不过,印度水产要想在中国市场“吃得开”,首先得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点,中国对进口水产的检疫门槛很高,上到微生物标准,下到外包装,都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此前因为包装问题,印度的几千箱虾过不了海关,所以中国市场的门,不是谁想进就能随便进的。 第二点,中国消费者对印度水产品在心理上的认可度就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排斥的。有网友就表示:日本海鲜是“辐射味”的,而印度是“粪便味”的,好不到哪去。事实确实如此:印度的一些小型水产加工厂,环境卫生并不规范,而高密度的养殖操作也导致水质难以保证,此前喀拉拉邦的水产养殖出现了抗生素滥用的丑闻,连鱼都有了耐药性。 第三点,印度的“竞争对手”并不少,日本水产空出来的份额,越南和厄瓜多尔等国不会放着不要。而这些国家,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水产品的可靠进口国,与其扩大印度水产品的进口,不如让这些老客户多赚钱。 不过,印度水产的价格优势摆在面前,比如南美白虾这个品类,出塘价要比我国自产的低上大概30%,这便是印度水产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印度可以一直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相信以如此优惠的价格,还是可以慢慢打动中国消费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