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张福安先

萧兹探秘说 2025-11-20 17:35:30

11月3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张福安先生悄然离世,这位守护了14亿国人半生安宁的"空中盾牌缔造者",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 1939年出生的张福安,打小就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那会儿敌机的轰炸声总在耳边响,百姓扶老携幼逃难的场景,在他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子。长辈说"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得靠科技救中国",这句话成了他一辈子的执念。 1956年,17岁的他考上西安交大,成了交大西迁后的首批学生。物资短缺的年代,图书馆闭馆的灯光、书桌前的煤油灯,陪着他啃下了一本本自动控制理论的厚书,为后来造导弹打下了底子。 1960年,21岁的张福安提前毕业,一脚踏进了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也就是现在的航天二院。从这天起,"张福安"这个名字就从公开视野里消失了,他的人生彻底和国家机密绑在了一起。家里人问他干啥工作,他只笑着说"为国家做事",女儿长到好几岁,都不知道爸爸是搞导弹的总设计师。这种"隐姓埋名干大事"的日子,一熬就是52年。 1992年,53岁的张福安接下了个硬骨头,当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那时候的处境有多难?西方把核心技术捂得严严实实,连个参考蓝本都没有,咱们的防空导弹技术比人家差了足足20年。换旁人可能早打退堂鼓了,但张福安就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上。" 接下来的三年,他把家安在了荒漠试验场和实验室。日均工作超16小时是常态,三餐常常是干粮就凉水,困极了往办公桌前一靠就打个盹。制导精度、抗干扰能力这些拦路虎,他带着团队组建专项组,搞了上百次仿真验证,改了17版方案,最后硬生生憋出了"复合制导"的新招。1995年,这套系统定型试验一成功,直接把我国防空能力拉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技术甚至成了全球领先,西方的技术垄断就这么被打破了。 这位大功臣直到2022年才被公众认识。那年4月24日航天日,航天二院发布《导弹人生》,首次公开12位导弹总设计师的名字,73岁的张福安才从幕后走到台前。没人知道,他手里攥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天事业"杰出贡献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却从没跟外人炫耀过,连家人都是后来才知晓。在他眼里,"国家安宁、百姓踏实,比啥奖励都强"。 如今86岁的张福安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不只是守护960万平方公里领空的"钢铁屏障",还有一茬又一茬的航天人才,他当年带出来的团队骨干,现在都是我国防空武器研发的核心力量。咱们现在能安心过日子,不用怕空中威胁,靠的就是这样一批"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老科学家。 比起那些热搜上的流量明星,张福安这样的人才是真·国之脊梁。他用52年的隐姓埋名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从不需要聚光灯,只要国家需要,就愿意把一生都奉献出去。先生虽逝,但他筑起的空中盾牌永远在,他的精神也永远护着这片土地。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