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林水产省18日公布出货团体与批发商进行的新米交易价格,10月产全品种平均价

红楼背疏影 2025-11-20 17:13:45

日本农林水产省18日公布出货团体与批发商进行的新米交易价格,10月产全品种平均价格为每60公斤糙米37058日元,比9月上涨163日元,创历史新高。(中国新闻网) 换算成人民币,日本5公斤装大米要198元,难怪日本网友直呼“大米变奢侈品”。 往年同期,越光米专柜前有大量家庭主妇排队采购,今年5公斤装标价3080日元(约198元)后,销量同比下降50%。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隔壁货架的韩国进口米,每5公斤4000日元的价格反倒成为“性价比之选”——韩国米进入日本需缴纳每公斤341日元的高额关税。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上半年对日本大米出口量达416吨,创历史新高。 韩国出口产品以仿制日本越光品种的短粒粳米为主,在缴纳高额关税的前提下仍能平价销售,反映出日本本土米价涨幅已超出合理范围。 从表面看,天气看似是主因,日本今年夏季北海道、东北等主产区遭遇15天连续高温,导致单产下降3%。但农业从业者普遍认为,3%的减产幅度不足以支撑创纪录的涨价,真正根源在于日本政府的财政预算分配失衡。 2025年日本军费预算达8.7万亿日元(约550亿美元),占GDP的1.8%,全球排名第四,且计划2027年提升至2%。在军费持续增长的同时,农业预算却在持续压缩——今年农业补贴同比减少4.2%,其中大米种植相关的水利设施维护资金降幅达12%。 这种“重军事轻农业”的模式,日本历史上曾有过教训。二战时期,日本为扩充军备将70%的财政投入军工领域,农业投入大幅缩减,1943年起实施粮食配给制,成年男子每日仅能获得330克糙米,前线士兵甚至依赖橡子面充饥。 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溃败,除战术因素外,后勤粮荒导致的战斗力衰减也是重要原因。 更严峻的是耕地面积持续缩减,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耕地面积较2010年减少18%,部分农田被征用用于军事设施建设。 冲绳那霸市周边,三年内有5片稻田被改造为美军基地配套停车场;九州佐世保军港扩建工程,直接占用当地120公顷优质稻田,该区域曾是日本重要的军粮供应基地。 耕地减少还引发连锁反应:年轻农民不愿种地,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达62岁。兵库县的农业合作社调查显示,今年新加入的年轻社员仅37人,比去年少了一半。 没人种地的后果就是自给率暴跌,日本大米自给率已从1960年的90%降至2025年的65%,剩下的35%依赖进口。 对俄制裁则加剧了成本压力。俄罗斯是日本化肥的主要供应国,2025年因制裁导致日本进口化肥价格暴涨40%。广岛的稻农山田算了笔账:一亩地化肥支出从8000日元涨到11200日元,加上人工成本上涨,即便米价提高,实际利润反而降了5%。 日本自卫队后勤部门面临的压力更为突出。根据自卫队条例,需储备满足3个月需求的军粮,其中大米占比达40%。 2025年自卫队粮食采购预算固定为210亿日元,按新米价格核算,采购量将较去年减少12%,出现储备缺口风险。有自卫队官员表示,目前正考虑用压缩饼干和罐头替代部分大米储备,核心原因是采购能力下降。 国际舆论对日本米价上涨存在两点误读。其一,认为“日本米价高源于品质优良”,但今年检测数据显示,一级米占比仅48%,较去年下降7个百分点,品质呈下滑趋势; 其二,认为“日本可通过进口弥补供应缺口”,但受极端天气影响,2025年全球粮食市场减产3%,主要出口国纷纷实施出口限制,日本大规模补库面临实际困难。 日本农协的垄断经营进一步加剧了涨价态势,全日本90%的大米流通由农协主导,形成从收购到销售的闭环体系。 对比邻国韩国的情况可更清晰地凸显问题本质。韩国军费占GDP比例与日本相近,但农业预算始终保持GDP的1.2%,并制定《耕地保护法》严禁随意占用农田。 2025年韩国大米均价仅为日本的60%,自给率达95%,既保障民生稳定,也实现军事后勤供给安全。 粮食价格上涨还可能引发连锁社会问题,日本总务省调查显示,2025年有32%的低收入家庭表示已减少大米食用量,转而选择廉价面包作为替代。 民生压力正向政治层面传导,支持率低迷的岸田政府已收到超过12万份针对米价上涨的抗议请愿书。 而粮食安全是军事安全的根基,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事强国,都不可能在粮食供应不稳的情况下维持长期扩张。 后续关键在于日本政府的战略取舍,是继续增加军费投入而牺牲农业发展,还是调整预算结构保障农业基础?若不及时纠正当前失衡状态,“大米高价化”可能只是开端,未来军粮供应短缺的风险将更为突出。军事装备再先进,也无法替代粮食供应的基础作用。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日媒:日本新米交易价格创历史新高 中国新闻网2025-11-18 18:54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