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美国欠中国的钱还不上,中国居然把“欠条”转手卖给另一个也欠美国钱的国家,对方拿人民币买下,直接拿去抵债。 在全球债务迷雾中,美国欠下巨款无力偿还,谁知中国不声不响就把债权转手,卖给另一个欠美国钱的国家,那国用人民币买下后直接拿去抵债,这招棋下得妙,美元霸权还能稳多久? 美国联邦债务到2025年10月已超38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让各国投资者直摇头。信用评级一降再降,利息支出快顶上国防开支,财政吃紧得不行。中国手握大量美国国债,本来以为稳当,可现在美元波动大,回报不靠谱。加上地缘因素,美债价值缩水,中国从前几年起就逐步减持,到2025年9月持有量降到700.5亿美元,比上月少500万美元。这种调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远打算,避免单一资产风险。 沙特阿拉伯作为石油大国,跟美国债务纠缠深,同时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高。但中东局势动荡,沙特开始分散投资,转向多元货币。中国跟沙特能源合作紧,原油贸易部分已用人民币结算。这为债权调整开了门。2025年,中国把部分美债转让给沙特,沙特用等值人民币支付。这不是简单买卖,而是战略一步。沙特拿到债权后,直接用于抵销自己对美国的欠款,减轻美元负担。中国收回人民币,资金回流国内,支持进口需求。 这种操作的核心在于降低风险。中国持有美债不但没多少收益,还常被当政治筹码。与其坐等,不如主动换手。人民币国际化借此加速,沙特买债用人民币,等于在能源市场落地生根。沙特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卡脖子风险高,转向人民币更稳当。中国从沙特拿回的人民币,还能继续流通,去买阿根廷大豆、巴西锂矿。这些国家债务重,美元短缺,用中国资金还美债,形成循环。 阿根廷常年债务危机,出口农产品换外汇。中国买它大豆和牛肉,支付人民币,阿根廷换美元还债。巴西矿产资源富,中国投资锂矿,推动电动车产业。每个环节都有实惠。中国降美债风险,推人民币走出去;沙特去美元化,获中国支持;阿根廷巴西得资金,美国收本金。全球金融轨道悄然变。 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中国重构金融秩序的棋子。以前美元独大,现在各国绕美元,用人民币或货物结算。美元特权在削弱。中国准备多年,CIPS系统扩展,本币互换协议多,跟各国签协议铺路。到202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便利化,国际地位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