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消息!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宣布 2025年11月19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

红楼背疏影 2025-11-20 16:13:45

荷兰消息!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宣布 2025年11月19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突然宣布暂停针对安世半导体的部长令,表面看是缓和信号,但闻泰科技随即公告泼了盆冷水——公司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依然被卡在荷兰法院手里动弹不得。(界面新闻) 9月29日美国发布实体清单“穿透规则”,荷兰经济部次日即出台部长令,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调整权限。 值得关注的是,同日安世三名外籍高管同步提出诉讼,荷兰法庭未完成充分听证即作出裁决:暂停中方管理层职权,中资股份移交第三方托管。 荷兰快速精准行动的背后,是安世半导体的特殊行业地位。该企业主营车规级芯片,同时在军工领域承担关键角色——其生产的肖特基二极管为装甲车雷达系统核心组件,超结MOSFET芯片可应用于无人机动力控制系统。 美国《防务新闻》10月报道显示,美军方曾致函荷兰政府,称“安世技术流向中方存在军事应用风险”。 卡雷曼斯于11月决定暂停部长令,核心原因是中方反制措施产生实际成效。10月中方对安世广东工厂实施出口限制后,该企业迅速陷入产能困境——其全球产能的40%依赖广东基地的封装测试环节,供货暂停直接引发全球汽车芯片库存预警,德国大众、美国福特等企业先后向荷兰政府施压。 更核心的矛盾在于法院裁决构成的关键症结,荷兰法律体系中,企业法庭裁决与政府行政令相互独立,且前者法律效力更高。闻泰科技公告明确提及,10月7日作出的法庭紧急措施仍在执行,中方负责人张学政的董事职务处于暂停状态。 这意味着即便部长令终止,中资仍无法获得安世的管理权,荷兰通过“暂停令”换取了缓冲时间,但未解决核心争议。 这种“行政缓兵、司法卡喉”的策略,在美国主导的半导体领域封锁中早有先例。 2023年美国施压日本限制对华半导体材料出口,日本政府先发布“模糊禁令”回应美方要求,随后通过法院程序暂缓执行关键条款,既回应美方诉求,又保留了对华出口份额。荷兰此次操作与日本当时的做法如出一辙。 从历史维度分析,半导体技术博弈始终是军事对抗的前置博弈领域,冷战时期的1952年,美国主导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明确将半导体技术列为军事敏感项目,禁止向西欧盟国转让给苏联。 当前美国推动荷兰限制安世半导体,本质是延续这种“技术封锁”逻辑,仅将封锁目标调整为中国。 安世风波同时暴露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中方11月1日豁免部分出口限制,使安世广东工厂短暂复工,但荷兰随即停止供应核心晶圆,导致生产线再度停摆。 东莞某汽车零部件厂商负责人透露,其配套的军工越野车雷达芯片库存仅能支撑3个月,僵局持续将影响相关装备交付进度。 外界存在一种常见误读,认为荷兰完全屈服于美国压力。实际荷兰存在自身战略考量:ASML公司对华光刻机出口占其净系统销售额的比例显著,2025年第一季度达27%,全年目标已上调至25%以上。 若彻底激化与中方矛盾,ASML的市场份额可能被上海微电子替代。暂停部长令既能缓和中方情绪,又可借“法院独立裁决”向美国解释未完全满足其要求的原因。 商务部11月19日表态点明核心诉求:对暂停行政令表示欢迎,但“撤销行政令”和“纠正法院裁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 中方仍保留后续反制手段,目前仅对安世广东工厂的零部件出口实施限制,若反制范围扩大至ASML供应链,荷兰半导体产业将承受重大损失。 对比2018年中兴事件可见,中国应对技术封锁的策略已实现明显升级。彼时中兴因芯片断供陷入运营停滞,当前闻泰科技不仅组建国际律师团队介入诉讼,还同步启动安世芯片国产替代方案。 中科院微电子所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车规级二极管国产化率已从2020年的12%提升至45%,军事级产品国产化率达60%。 这起事件的核心启示,在于“商业行为政治化”对全球产业秩序的冲击,安世半导体为闻泰科技2019年通过合法并购获得,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介入干预,本质是破坏市场经济基本规则。 展望事件后续发展,荷兰法院的下一步裁决将成为关键节点。若12月听证会维持原判,中方大概率实施更强反制措施;若荷兰采取折中方案,解冻部分管理层权限,将为双方谈判创造空间。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起风波再次印证核心逻辑:核心技术无法通过购买或乞求获得,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可控”是保障产业安全的根本屏障。 从军工领域视角观察,安世风波构成重要警示,现代战争已进入“芯片战争”阶段,一辆主战坦克需搭载2000余颗芯片,一艘航母搭载量更达5000颗。 芯片供应若受制约,先进装备将丧失实战效能。荷兰此次操作,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军工芯片的国产化进程,这一结果或超出美国与荷兰的预期。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荷兰“暂停”干预只是表象,安世控制权之争远未结束 界面新闻2025-11-20 09:47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