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个决定,让不少人看不懂,毕竟5G时代,德国曾靠着中国设备赚得盆满钵满。 可很少有人记得,二十年前中国通信还处在“找信号”的阶段,2G时代打长途常被“喂喂喂”打断,全球通信标准和设备都被欧美攥在手里,一块进口电路板的价格都居高不下。 谁能想到,如今中国5G基站数量已达470.5万个,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沙漠里的光伏电站、深海中的钻井平台都能稳定联网。 这种逆袭不是偶然,华为、中兴的工程师在零下几十度的高原搭基站,科研团队啃下芯片硬骨头,让中国6G核心专利占比冲到42%,远超美德总和。 德国5G建设时,正是靠着中国技术尝到了甜头,华为在德市场份额近六成,宝马工厂用其方案后效率提升40%。 如今默茨政府执意拆除中国设备、拒用6G组件,实则违背了技术发展规律。德国铁路曾试过局部替换,900个基站花了4亿欧元,工期拖了五年,高铁晚点率飙升15%。 全德替换预估要花25亿欧元,且欧洲厂商满负荷生产也只能补上六成缺口,找美国帮忙更是不现实,美国6G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更讽刺的是,中国技术早已融入全球通信网络:非洲卢旺达农民靠中国基站直播卖咖啡。 塞尔维亚工厂用中国5G实现无人生产,塞浦路斯更是全靠中国设备支撑通信,根本不敢轻易替换。这些案例都证明,通信技术越开放越强大。 更矛盾的是,德国一边在通信领域排斥中国,一边在贸易上离不开中国。2025年前八个月数据显示,中国仍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交易额达1634亿欧元。 宝马、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砸了几百亿建工厂,就为深耕中国市场。这种“拆着中国设备,赚着中国钱”的做法,显然行不通。 德国产业界的焦虑,恰恰印证了其政策的荒唐。宝马、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占全球四成,沈阳宝马刚投百亿扩产,巴斯夫在湛江的工厂砸了数百亿,这些企业都清楚,得罪最大市场的后果有多严重。 巴伐利亚州汽车协会公开反对禁令,工业联合会直言“脱钩将让GDP缩水2300亿欧元”,连农民协会都慌了,中国是德国农机的重要买家。 其实中国从未想过搞技术垄断,华为在全球建了14个安全透明中心,就是为了让合作伙伴放心。 就像去年还发射了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太赫兹通信专利全球第一,这些突破不是为了卡脖子,而是想拉着各国一起做大蛋糕。 德国国内产业界早已炸开锅。巴伐利亚州汽车协会公开反对禁令,生怕中国反制限制汽车进口。 德国工业联合会直言,要是跟中国科技脱钩,GDP至少缩水2300亿欧元;连农民协会都慌了,中国可是德国农机的大买家,怕被牵连。大家都清楚,这不是“安全问题”,是政治站队的代价。 德国或许忘了日本4G闭门造车的教训,当年日本执意搞独立标准,结果手机产业逐渐萎缩,被全球市场淘汰。通信的本质是连接,不是隔绝。 中国从2G追赶到5G领跑,靠的正是开放合作:早年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来自主研发再反哺全球。 现在德国非要筑墙,不仅会让自己6G建设成本翻倍、工期滞后,更会错过技术协同发展的机遇。 要知道,6G需要全球产业链联动,中国在射频芯片、光模块等关键部件上占全球六成产能,这种优势不是靠排斥就能替代的。 更关键的是产能优势。6G需要的射频芯片、光模块等关键部件,中国产能占全球六成以上,德国本土企业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 就算找美国帮忙,美国6G还停在实验室阶段,连批量生产能力都没有。最后德国要么花翻倍的钱建6G,要么工期拖到落后于全球。 中方取消德国外长访华行程,传递的不是对抗信号,而是“合作需尊重”的底线。中国从不强求别人用自己的技术,然而也绝不接受无理由的排斥。 如今全球170多个国家在用中国通信设备,这些合作不是靠强制,而是靠技术可靠、性价比高。 德国应该明白,在6G赛道上,排斥中国不是“自主”,而是“自缚手脚”。技术从不会因政治偏见停下脚步。 唯有敞开大门、携手共赢,才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这是中国通信业逆袭给出的最实在的答案。 时代早变了,没有谁能靠排斥技术领跑。德国要是真想在6G赛道上不输,该做的不是站队排斥,而是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 毕竟技术从不会因政治偏见停下脚步,尊重合作才是最硬的底气。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