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打日本,不是一对一,是一对多!日本政客的言论,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假设中日之间真的爆发冲突,是不是我们和日本单挑?只要彻底打败日本就够了?错,这完全是一个严重的误解,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陷阱。 别真以为中日要是闹起来,就是咱们跟日本掰手腕那么简单。这种想法太天真,简直是掉进了认知陷阱里。日本那些政客敢在台海问题上大放厥词,甚至暗示要动武,根本不是靠自己的底气,背后站着的势力才是真正该警惕的。 就说2024年10月那场美日“利剑25”军演吧,光明网都报道了,规模大得吓人,4.5万军事人员在日本各地折腾,日本自卫队出了3.3万人、30艘舰艇,美军更派来1.2万人、10艘舰艇,这架势哪是日本自家的事。 更关键的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还凑了热闹,派部队参加部分科目演练,他们练的科目也耐人寻味,首次搞了西南诸岛居民疏散、前线伤病员转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为区域冲突做准备,压根不是日本单独应对什么“威胁”。 日本手里的远程打击能力都是靠美国喂出来的,那些能“先发制人”的隐身导弹,压根不是自己造的。人民网就提过,美国2023年8月刚卖了50枚JASSM-ER导弹,2025年又批了16枚,连配套的防干扰GPS、训练弹药都一起打包,收了日本3900万美元。 这导弹比“战斧”还难缠,能靠战斗机挂载,F-15J升级后能带5枚,F-35隐身战机挂着它能再飞700公里,实际打击范围比固定部署的“战斧”还远。 更邪乎的是它带人工智能,能自己规划路线、识别目标,命中精度号称能到米级。美国这生意做得精明,自家军方采购才80万美元一枚,卖给日本直接翻到200多万,既赚了钱,又把日本的军事能力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美国不光卖武器,还帮日本把“专守防卫”的盖子给掀了,日本2022年通过新“安保三文件”,直接放弃了战后几十年的防御原则,明目张胆要搞“先发制人”打击。 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美国早年卖战斗机给日本,都特意拆了对地攻击功能,现在却主动帮日本升级F-15J,甚至教他们把C-2运输机改成简易轰炸机,空投导弹托盘里的JASSM-ER。明摆着是把日本打造成亚太“桥头堡”,让日本冲在前面当棋子。 日本自己也清楚单打独斗不行,早就开始拉帮结派,除了抱美国大腿,还跟澳大利亚签了防务合作协议,跟印度搞联合军演,凑进“四方安全对话”这个小圈子。这些国家表面上是搞“安全合作”,实际上就是互相搭伙,一旦真有冲突,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日本吃亏。 就像高市早苗去年那番挑衅言论,虽然激起中国愤怒,连韩国都趁机在领土问题上抗议,但七国集团里不少国家嘴上不说,暗地里却跟日本通气,这种隐形的支持比明着派兵更麻烦。 更要明白的是,美日之间早有军事捆绑的法律依据,《美日安保条约》里的共同防御条款可不是废纸,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都公开跟日本统合幕僚长一起开记者会,高调宣称要“应对地区挑战”。 虽然美国军工产能拉胯,有军界人士担心开战后一周精确制导武器就会耗尽,连F-35战机都给日本拖了交货期,但真到冲突时刻,美国不可能坐视自己精心经营的同盟体系崩塌,大概率会从后勤、情报、装备补给等方面插手,甚至直接派兵介入。 日本现在的防卫产业早就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新华网披露,日本那些老牌防务公司,像造运输机液压设备的萱场工业、做舰艇的三井造船,都因为利润率低纷纷退出防务领域。 日本每年防卫预算涨再多,钱也大多流进了美国军火商口袋,400枚“战斧”导弹的采购合同就是明证。这种依赖关系决定了,日本的军事行动必然要跟着美国的战略走,冲突一旦爆发,美国想摘干净都不可能。 咱们军方早就点透了这层窗户纸,警告过日本如果介入台海,全国都可能沦为战场,这话不是吓唬人,而是看清了其中的连锁反应。日本要是真敢动手,绝不是中日两国的局部冲突,美国的亚太军事基地会动,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跟着掺和军演的国家也可能冒头,甚至会牵扯出更多背后的势力。 所以千万别被“单挑日本”的想法骗了,日本政客故意营造出“中日对抗”的假象,就是想把水搅浑,让外界忽略背后的真正玩家。他们很清楚,没有美国和盟友的撑腰,自己根本不敢在敏感问题上跳得这么高。 咱们得看透这层套路,明白一旦冲突发生,要面对的是一个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利益集团,绝不是收拾一个日本就能完事,这种认知上的清醒,才是应对潜在风险最关键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