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荷兰公开对中方服软,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当天,荷兰经济事

文山史纪 2025-11-20 11:46:49

11月19日,荷兰公开对中方服软,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当天,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大臣米歇尔·卡雷曼斯发布了一则简短但意味深长的声明:荷兰政府决定“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这句话看似平淡,但紧随其后的一句解释却耐人寻味——“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正确时机。” 这句“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到底指什么? 荷兰这步 “暂停干预” 不是主动退让,是被一连串事儿逼得没法子了,不然以他们之前的强硬劲儿,根本不会松口。 要知道,就在两个月前的9月30日,荷兰政府还凭着一纸部长令,硬生生要夺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说是为了 “国家安全”,说白了就是借着这个由头抢企业,这种做法在国际上都少见,简直是明火执仗。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基础型芯片制造商之一,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都离不了它的芯片。 这家公司本来是荷兰恩智浦的业务部门,当年经营不善快撑不下去了,是中国投资者在 2017 年花 27.5亿美元买下来,后来闻泰科技又全资控股,给它投了大笔钱,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搞了技术升级,这几年光给荷兰交的企业所得税就有1.3亿欧元。 结果荷兰倒好,转头就忘恩负义,借着美国施压的由头动手,这种做法连他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所谓的 “近期事态”,头一条就是中方的反制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上。 荷兰刚宣布接管安世,10月4日中方就出台了出口管制,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和子组件。别小看这招,安世超过70%的半导体封测产能都在中国,这一限制相当于直接掐住了它的生产命脉,剩下那30%产能根本不够供应全球市场。 安世一掉链子,全球产业链都跟着乱,欧洲的汽车厂商首当其冲,本来芯片供应就紧张,这下更是雪上加霜,这些企业天天给荷兰政府施压,毕竟没人愿意看着自己的生产线停摆,损失真金白银。 荷兰内部的压力也快把卡雷曼斯压垮了,卡雷曼斯自己都心虚,他这个经济大臣是临时上位的,之前管的都是地方事务,对半导体产业一窍不通,今年6月才因为联合政府解体仓促接任看守大臣,三个月就敢拍板这么大的事,本身就违反了看守政府的权限规定。 反对派骂他越权,荷兰籍的欧洲议会议员直接在社交媒体上痛骂他 “可耻”,说他就是想在选举前秀肌肉,既没欧盟支持,又没准备好应对后果。 更要命的是,荷兰法院当初暂停中方CEO职务的裁决,被自家大学教授批评 “前所未有且不合常理”,连司法公正的名声都快砸了,这种情况下荷兰政府再不收手,内部的反对声浪只会更大。 美国那边的算盘也没按预期打响,这也是荷兰不得不回头的重要原因。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荷兰9 月30日动手,刚好是美国前一天发布出口管制 “穿透性规则” 之后,时间上太巧合了。 美国早就给荷兰递了话,说要想让安世不被制裁,就得换掉中方CEO、调整股权结构,荷兰说白了就是美国的马前卒。 可真等荷兰冲上去了,才发现自己成了冤大头,中方的反制力度远超预期,美国却没给出实质性的支持,荷兰企业受损惨重,美国那边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这种情况下荷兰再硬撑,就是替美国扛雷,傻子才会继续干。 中荷近期的面对面磋商更是直接给荷兰定了调,11月18日到19日,双方在北京刚谈了两轮,中方把话摆得明明白白,造成供应链混乱的责任全在荷方,要解决问题就得拿出真行动,而不是玩文字游戏。 之前荷兰还想提条件,说让中方先恢复出口再谈,被中方当场顶了回去,明确告诉他谁是过错方,荷兰肯定听出了中方的强硬态度,知道再拖下去,中方的反制只会更严,到时候损失的就不只是安世一家企业,整个荷兰的营商环境都会受影响,以后谁还敢来荷兰投资,谁还敢跟荷兰企业做生意? 欧洲盟友的态度也让荷兰没了底气。德国汽车研究中心的专家直接说欧盟该做的是和中国对话,法国《费加罗报》也发文说这场风波凸显了欧盟的无力,让欧洲大陆都在颤抖。 欧盟内部本来就不是一条心,荷兰想拉着大家一起对华强硬,结果没人响应,反而都担心被荷兰拖累,这种孤立无援的滋味,荷兰自己最清楚。卡雷曼斯之前还嘴硬说 “再选一次还会这么做”,转头就宣布暂停干预,说白了就是撑不下去了,所谓的 “建设性步骤”,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这些事儿凑到一起,就成了卡雷曼斯嘴里的 “近期事态发展”,荷兰不是真心想服软,是被中方的反制、内部的压力、美国的甩锅和盟友的冷漠逼得没了退路。 现在只是暂停干预,荷兰法院的裁决还没撤销,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依旧受限,这说明荷兰还在试探,想看看中方的反应。 接下来就看荷兰是不是真的能拿出诚意,把该撤销的指令撤销,把该纠正的错误纠正,要是还想玩虚的,那等待它的只会是更严厉的回应,毕竟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绝不是谁想抢就能抢的。

0 阅读:0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