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日再次开战,有网友提醒:日本的“暗箭”可能会让我们防不胜防,日本人善于隐藏

山河又月明 2025-11-20 11:16:52

一旦中日再次开战,有网友提醒:日本的“暗箭”可能会让我们防不胜防,日本人善于隐藏,千万别小看日本人,日本向来都有着很大的野心,并且他们也从不甘心屈服于美国。 要说日本这“暗箭”的本事,可不是临时抱佛脚练出来的,算是祖传的手艺了,从历史到现在就没断过档,表面上看着温文尔雅,背地里的功夫早就练得炉火纯青。 远的不说,甲午战争前那阵子,清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日本已经悄摸摸把间谍派遍了中国南北,陆军少佐池上四郎带着人潜入东北,摸遍了山川地形和清军布防,回去写的报告里把清朝的腐败怯懦扒得一干二净,说人家是“士气腐败,兵士怯懦”,甚至断言不出数年就会土崩瓦解。 还有个叫“满铁”的机构,明着是搞铁路经营,实则养了两千多号人专门搜集情报,连东三省官员的喜好、性格,比如谁爱盆景谁不喝酒,都记得一清二楚,更别提军事要塞和资源分布了,湖南耒阳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藏着无烟煤,都被他们记在了调查报告里。 那会儿的清朝对这些毫无察觉,等日本动手时,自己早成了人家案板上的肉,这种“表面平静下憋大招”的套路,日本算是玩明白了。 到了现代,这套路换了身行头,藏得更隐蔽了。别以为间谍都是电影里穿黑风衣的样子,现在人家可能顶着企业高管、学者的名头,笑着跟你谈合作。 2023年就抓了个日本药企的高管,还是在华投资挺大的制药企业高层,表面上是推进医药合作,背地里干的却是间谍勾当。往前数几年,2005年有两个日本人以旅游者身份去新疆,在和田机场附近装GPS搞测绘,精准度能到20到50厘米,这哪是旅游,分明是给导弹找靶子。 外交部都说了,这几年依法审查的日本违法人员不少,近十年公开报道的就抓了十多个,而日本投在中国的研究费用比美国还多,光中国问题研究者就超万名,数百万中文学习者里藏着多少“有心人”,谁也说不准。 更有意思的是,早年间日本企业代表团去天津访问,就因为电灯闪了一下,立马断定当地电力紧张,等中国去买设备时坐地起价,这种从细节里抠情报的本事,真是刻在了骨子里。 军事上的藏拙更有一套,嘴上喊着“专守防卫”,手里的家伙却越来越有攻击性。“出云”级明明是标准的直升机航母,非要叫“多用途护卫舰”,后来干脆改成能搭F-35B的轻型航母,前甲板拓成170米滑跃跑道,耐高温涂层糊了85%,摆明了要搞远海作战。 手里的导弹更是越造越远,美国卖了400枚“战斧”,射程1600公里,能精确打穿加固工事,还嫌不够,自己搞的改进型12式导弹射程提到900公里,既能打军舰又能炸机场,2026年还要部署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5马赫,根本不好拦截。 弹药库也在疯狂扩建,原来全国1400座,现在计划2035年前搞130座大型的,全是存远程导弹的,西南诸岛的石垣岛、宫古岛到处摆反舰导弹,连民用机场港口都改成军民两用,2025年演习一下子用了39个,这哪是防卫,分明是提前铺好了战场。 技术领域的“暗箭”更狠,平时看着是正常贸易,真到冲突时可能就是卡脖子的利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日本占了52%的份额,制作芯片的19种关键材料里,14种都是日本说了算,从硅片到光刻胶,每一样都是高端制造的命门。 咱们虽然在国产化上使劲追,但短期内还得依赖进口,要是真闹起来,人家断供几天,不少工厂就得停工。 这还不算,日本还扶持了几百家初创企业搞军工,无人机、电子战、复合材料样样都沾,表面是民用科技,转成军用也就是分分钟的事,这种“藏军于民”的路子,比直接扩军还隐蔽。 至于对美国的态度,更像是互相利用的搭子,压根不是什么言听计从的小弟。2025年初拜登直接叫停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理由是“危害国家安全”,要知道日本可是美国喊了多年的“亲密盟友”,关键时候该敲打照样敲打。 之前美国逼日本跟着限制半导体出口,完全不管东京电子这些企业的死活,日本心里能痛快?首相石破茂直接硬刚过美国,说防卫费由日本自己定,拒绝了美方要求的GDP占比3%的指标,毕竟日本政府债务都突破1330万亿日元了,真把钱都砸给军事,国内先扛不住。 表面上跟着美国搞演习,暗地里攒自己的卫星侦察网,10颗在轨卫星分辨率0.3米,还搞“日版星链”,就是不想完全靠美国的情报,这种“当面当跟班,背后攒家底”的操作,把野心藏得严严实实。 舆论战更是老本行,甲午时就雇了美国记者当操盘手,把侵略包装成“文明对野蛮的战争”,还花钱让英国教授写文章洗白击沉英国商船的恶行,硬生生扭转了国际舆论。 现在这套玩得更溜,一边模糊历史,一边靠文化输出塑造和平形象,真到冲突时,指不定又要雇水军、造谣言,把黑的说成白的。 当年他们靠情报把清朝摸成透明人,现在靠间谍、技术、军事藏招,连对盟友都留着后手,这种从骨子里带的隐藏本事,确实不能小瞧。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