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7 岁女子花 6 万相亲,想找年轻有房男士,可婚介公司安排的全是 50 岁“大叔”!女子认为自己被欺骗 要求退款!婚介公司:“她要求年收入 200 万,年轻男人有几个能达到这个收入?” 邱女士总说自己颜值在线,身边的普通男生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去年12月,她揣着1万块找了家婚介,明确要求对方年龄差不超过10岁、杭州有房有车、工作稳定。 结果三次相亲下来,见到的全是四五十岁的大叔,连一个勉强达标的都没有。 换别人早扭头走了,可她偏偏信了婚介“加钱能解锁顶级资源”的鬼话,今年5月又掏了5万签了两年合同,结果再见3人还是老样子,这才终于忍无可忍要退款。 婚介的委屈我真的一秒都不想共情,说邱女士的要求根本不切实际,年入200万的年轻人比大熊猫还稀有,能达到这个收入的都是年纪大的,她看不上也不能怪他们。 这话听着好像有理,实则全是漏洞:既然知道办不到,为啥不提前说清楚?反而两次收钱,这不就是明晃晃的割韭菜吗? 利用年轻人对“优质婚姻”的焦虑赚钱,这种黑心操作,真的让人作呕。 再说说邱女士的择偶标准,其实是很多人婚恋焦虑的缩影。总觉得“优质伴侣”必须自带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却忘了掂量自己的需求是否符合现实。 年入200万又年轻帅气的男生,真的需要通过婚介找对象吗?大概率人家身边早就排起长队,轮不到花6万相亲的普通人。 把婚姻当成一场“高回报投资”,想用6万撬动200万的人生,这种算盘打得再精,也终究是自欺欺人。 但话说回来,这场闹剧里没有赢家。邱女士花了钱没找到对象,还落得个“异想天开”的吐槽;婚介赚了黑心钱,砸了自己的招牌。 说到底,婚姻从来不是一场物质交换,更不是一场精准的条件匹配。那些把“有房有车”“年入百万”当成硬性指标的人,其实是把爱情最本真的模样弄丢了。 真正的优质伴侣,不是房产证上的名字,也不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而是疲惫时的一句安慰,迷茫时的一份支撑。 婚介能提供的只是一个认识人的渠道,却给不了真心换真心的缘分。而我们更该明白,与其寄希望于花钱买“优质婚姻”,不如先把自己活成优质的人。 爱情和幸福从来不是靠等靠买,而是靠两个人的双向奔赴。 这场6万相亲的闹剧,该给所有在婚恋市场里迷茫的人提个醒:别让物质条件蒙蔽了双眼,也别被不良商家收割了焦虑。 你觉得邱女士的择偶要求真的过分吗?如果是你,会为了所谓的“优质伴侣”花大价钱找婚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