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乌克兰和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挺有意思。西方和乌克兰指责中国援俄,可中国一直强调独立、自主,不干涉别国内政,也没搞军事援助,在联合国投票大多弃权,不参与制裁。中国和俄罗斯只是正常贸易,像中国商品大量进入俄罗斯,补上市场空缺,这都被他们激烈批评。 俄乌冲突从2022年打到现在,中国一直低调行事,坚持不卷入别国事儿,强调自己走独立路子。北京方面多次表态,不搞军事援助,只做正常生意。中俄贸易额从2020年的水平翻倍,到2024年达到2450亿美元,这让俄罗斯经济没那么快崩盘。 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货品涨了70%以上,包括机械和电子产品,这些东西帮俄罗斯补上西方企业撤走后的缺口。西方国家看不惯,说这等于间接支持俄罗斯打仗。美国和欧盟多次发声,指责中国没加入制裁,还通过贸易给俄罗斯输血。 乌克兰那边更直接,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说中国是俄罗斯犯罪联盟的一员,虽然这话说重了,但反映出基辅的立场。俄罗斯对中国的看法有点两面,一方面欣赏中国没跟着西方走,另一方面觉得中国中立太保守,没提供更多实质帮助。 联合国投票记录表明,中国在多数涉及乌克兰的决议上都弃权,比如2025年2月的安理会表决,中国代表选择不投赞成或反对,这让俄罗斯有点失望,但总体上俄罗斯官员还是正面评价中国的立场,认为这有助于推动和平倡议。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特别是美国和欧盟。从冲突开始,华盛顿就通过国务院报告点名中国,说中国公司供应俄罗斯双重用途物品,比如镓、锗和锑,这些材料可能用于军工生产。 欧盟委员会也发布声明,把中国列为俄罗斯的“决定性促成者”,认为中国贸易延长了战事。2025年10月,美国官员公开批评中国继续买俄罗斯石油,说这等于资助战争机器。中国对俄出口帮助俄罗斯维持财政稳定,避免经济崩溃,这直接威胁欧洲安全。 北约峰会多次讨论中国角色,领导人同意加强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乌克兰民调,2023年有60%的乌克兰人对中国人持负面看法,这跟冲突升级有关。基辅政府指责中国提案忽略俄罗斯撤军要求,显得偏向莫斯科。 中国回应说,所有贸易符合国际规则,没违反禁运,但西方不买账,继续施压。俄罗斯媒体有时抱怨中国没分享先进技术或公开站队,但克里姆林宫官员还是认可中国和巴西的“和平之友”倡议,认为这对俄罗斯有利。西方把中国贸易视为援助,这加剧地缘紧张。 乌克兰对中国的不满越来越明显,从高层到民间。泽连斯基多次在国际场合说,中国支持对俄罗斯继续战争至关重要,特别是通过买油和卖货。乌克兰情报部门报告称,中国公司帮俄罗斯生产武器,还制裁了这些企业。 多数乌克兰人觉得中国不中立,实际偏帮俄罗斯。基辅政府批评中国在联合国不谴责入侵,没加入制裁名单。2025年,中国提出的12点和平建议被乌克兰说成回避责任,没提领土完整。西方媒体放大这些声音,用大标题报道中国角色。 俄罗斯对中国中立有微词,拉夫罗夫等官员私下说中国太注重自身利益,没提供军事技术转让。但俄罗斯整体正面看待中国立场,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积极评价中国位置,还注意到了中巴和平倡议。 中国坚持不结盟、不对抗原则,外交部反复说明政策基于互利共赢。贸易数据表明,中国成了俄罗斯化石燃料关键市场,这让乌克兰觉得不公。欧洲战略分析,中国是欧洲乌克兰策略的弱点,直接威胁安全。 中国声称中立,但经济政治支持俄罗斯,批评只针对北约扩张。亚洲国家在联合国投票时谨慎,中国弃权多数,但投反对暂停俄罗斯人权理事会资格决议。这让俄罗斯有点不满,但整体伙伴关系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