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收到噩耗,中国再停日本水产品进口,日方措手不及 11月19日,日本政府向共同社透露消息称,当天接到中国正式外交通报,将继续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意味着刚启程运往中国的日本水产,将被迫滞留或原路退回。 本月早些时候,日政府曾对外确认,中国恢复部分日本水产进口,如扇贝等商品,此次叫停,同18日中日司局级磋商无果有关,意在反制高市早苗涉台不当言论。 按照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受中国此前禁止水产进口影响,2024年日本渔业产量减少5%,创历史新低,原本今年指望中国恢复进口,提振渔业,显然此次继续叫停,将令刚投资恢复产能的日本渔业,再遭打击。 日本渔民的心彻底凉了。好不容易等到中国市场重启的曙光,转眼又被泼了一盆冰水。那些已经装船发往中国的扇贝,现在只能调头返航或堆在码头腐烂。损失的不只是金钱,更是多年积累的贸易信任。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像一把刀,狠狠刺向本国渔业。政治人物轻率发言的代价,最终由普通渔民承担。据日本渔业协会统计,中国市场的缺失导致北海道等地渔民收入锐减三成,许多家庭陷入债务危机。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日本水产品曾占中国进口份额的18%。如今这个数字归零。贸易从来不是单方面施舍,而是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共赢。失去中国市场,日本再难找到同等规模的替代买家。 东京一边抱怨贸易受阻,一边纵容政客挑战中国核心利益。这种矛盾态度注定让磋商无果而终。18日的司局级会谈中,日方试图将经济与政治切割,显然误判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 农林水产省的报告揭露了更深层危机。渔业产量5%的跌幅背后,是上下游产业链的断裂。加工厂裁员、运输业停摆、渔村人口外流……这些伤痛绝非短期能愈合。 有人质疑中国措施过于严厉。但请看看历史: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后,中国同样暂停稀土出口。日本汽车业陷入原料危机。如今的水产禁令不过是同一逻辑的延续——主权问题没有妥协余地。 日本渔业投资扩产的计划彻底落空。许多渔民贷款升级设备,指望对华出口复苏。现在希望破灭,债务压力下不少人可能破产。政治游戏的牺牲品,永远是基层劳动者。 中日贸易本是互补典范。日本水产依赖中国食客,中国市场需要多元供给。但政治基础一旦动摇,经济大厦必然倾斜。高市早苗们或许不在乎,但渔民们的眼泪真实可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