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演员孙桂田花 2.6 万在北京故宫旁买了一个四合院,后来她又陆陆续续买了几套房,没想到,年老后,这些房子成了她痛苦的根源,80 岁的她仍无法安享晚年。 2024 年孙桂田在四合院接受采访,镜头扫过墙上《家有儿女》剧照。 她突然抹泪,这张剧照背后,是她从卖贺卡到 “国民姥姥” 的一生。 手里摩挲着 1980 年买房的收据,想起事业与家庭的起落。 1978 年,36 岁的孙桂田在胡同口摆小摊卖贺卡。 一张贺卡赚 3 分钱,风里来雨里去,冬天手冻裂也不停业。 她白天守摊,晚上回家给人缝补衣服,两份收入攒着买房。 那时她刚结束第二段婚姻,带着三个孩子租屋住,日子难捱。 1980 年,她凑够 2.6 万买下故宫旁四合院,拿到房本当晚没睡。 对着三个孩子说 “以后咱们有家了”,却没敢说钱是怎么攒的。 为多赚点钱,她又兼职在街道工厂糊纸盒,手指常被胶水粘住。 这段苦日子里,她从没想过,后来会靠 “演戏” 改变人生。 1990 年,48 岁的她经邻居介绍,在小剧场演配角。 没有台词,只在后台帮忙递道具,却比谁都认真记走位。 有人笑她 “这么大岁数还折腾”,她只说 “能赚点补贴家用就好”。 这段小剧场经历,成了她演艺事业的起点,却鲜少有人知道。 1997 年,干儿子傅彪得知冯小刚剧组找四合院拍戏。 推荐孙桂田的院子,剧组来考察时,原定的 “二舅妈” 演员临时爽约。 冯小刚看她气质贴合,让 55 岁的她试镜,没想到一条就过。 这是她第一次演电影,拿到 500 元片酬时,她激动得给孩子们买了肉。 1998 年,她凭借 “二舅妈” 一角,接到第一个电视剧邀约。 演一个农村大妈,没有经验的她,提前去农村体验生活。 跟着老乡喂猪、做饭,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导演赞她 “有天赋”。 从此她陆续接戏,虽都是小配角,却每次都认真准备。 2000 年,58 岁的她在《大宅门》里演个嬷嬷,只有三句台词。 为这三句台词,她反复琢磨语气,拍摄时一次通过。 剧组里年轻人都喊她 “孙姨”,说她 “比专业演员还敬业”。 这时她的演艺事业有了起色,却没敢停下买房的脚步,想给孩子保障。 2005 年,她接到《家有儿女》剧组邀约,演 “姥姥” 一角。 起初她担心演不好喜剧,反复看剧本,把台词贴满家里墙壁。 拍摄时她和张一山、杨紫搭戏,自然的演技圈粉无数。 “国民姥姥” 的称号传开,她的片酬从几千涨到几万,事业达到顶峰。 同年,她用演戏赚的钱,给儿子买了一居室,儿子却嫌小。 她心软又换三居室,大女儿得知后闹脾气,说 “妈偏心”。 为安抚女儿,她又买套大房子,还安慰自己 “都是为了孩子好”。 那时她事业红火,片约不断,却没察觉亲情已被房产悄悄腐蚀。 2008 年,66 岁的她参演《媳妇的美好时代》,演 “婆婆” 一角。 因角色接地气,她获得 “最佳女配角” 提名,红毯上穿着租来的礼服。 采访时她说 “没想到老了还能获奖”,却没提家里的矛盾。 这时她已陆续买了四套房,却发现孩子们见面只聊 “房子”。 2010 年,她决定把最值钱的四合院留给陪伴身边的小女儿。 消息传出,儿子第一个反对,大女儿更是撂狠话 “断绝关系”。 她哭着劝,却没人听,亲戚调解也没用,母女、母子关系降到冰点。 这年她推了不少片约,在家待着,却只剩冷清,事业再红火也没心思。 2017 年,她儿子病逝,75 岁的她在葬礼上哭到晕厥。 这时她才明白,再多房产也换不回儿子,可后悔已来不及。 此后她接戏更少,只偶尔演些 “姥姥”“奶奶” 的配角,图个热闹。 片酬大多捐给公益,说 “给孩子积福报”,却总在深夜想起儿子。 2024 年,82 岁的她仍住在四合院里,墙上贴满演戏的剧照。 采访时记者问她 “最骄傲的事是什么”,她说是 “演活了姥姥”。 问她 “最后悔的事”,她指着抽屉里的房本说 “买了这些房”。 如今她偶尔接小角色,拍完就回家,院里的银杏叶落了又黄。 现在她每天早上会去胡同散步,和老街坊聊拍戏的趣事。 小女儿偶尔来看她,却从不提房产,坐半小时就走。 她最大的心愿,是大女儿能来看看她,哪怕不说一句话。 墙上的《家有儿女》剧照还在,只是看的人,再也找不回当年的热闹。 信源:(搜狐网——孙桂田: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花两万六,买故宫旁边的四合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