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赚的盆满钵满马上就要结婚的李丽珍,因为禁不住王晶高达400万片酬的诱惑,选择再次出山褪去衣衫,和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舒淇,一起出演了电影。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的香港像一口开着最大火力的炒锅,娱乐圈人人都在翻滚,能不能被炒香,全看运气和胆量,就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李丽珍、舒淇和王晶三个人,莫名其妙在同一年撞到了一起,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走上了同一部电影的片场,这场交汇,让三个人的命运彻底拧成了一股绳,又在上映后狠狠弹了开来。 李丽珍的故事要从很早说起,她那时还是北角协同中学里扎着马尾、笑起来有梨涡的小姑娘,被星探看中,十五岁开始拍广告,纯得像教科书里的好学生,再后来她进了电影圈,《开心鬼》一开播,观众一看她那张脸就觉得舒服,青春片找她准没错,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她的作品一个接一个,赚得稳、路子正,还顺手攒下一笔让普通家庭羡慕的积蓄。 到了三十岁她其实已经想收工了。她跟音乐人许愿订了婚,打算一起去加拿大,找个安稳角落过日子,机票订好、婚纱试完,她是真的打算挥一挥手,跟圈子的乱七八糟说再见,她公开讲过不再碰大尺度片,大家还以为她铁了心要转身。 可就在准备撤退的时候,王晶的助理拎着合同来敲门,数字写得亮晃晃——四百万港币,那年代四百万可以买房买车还余点度假钱,扔银行里吃利息都能过活,这笔钱摆在眼前,就像有人把一块金砖丢到你脚边,你是捡还是不捡?李丽珍当然犹豫,可这种事谁都明白,说“只拍这一部”基本等于没说,她把想法跟许愿提了下,男人没反对,她也就心里一横,签了。 与她完全不同的,是刚到香港、身上只有三百块港币的舒淇,她出身普通,小时候没少帮家里干活,读书读到一半就辍学去做模特,再后来因为生活所迫拍了写真,靠那点钱挺着,1996年来香港她连住处都不敢挑剔,在廉价旅馆里挤着过日子,可她有股狠劲,那种年轻人背水一战的冲劲,王晶一眼就看到了。 王晶是娱乐圈里典型的老江湖,他从十几年前就在写戏拍片,喜剧、赌片、动作片都玩得明白,商业嗅觉比谁都灵,九十年代市场对三级片胃口特别好,他干脆干脆利落成立公司,拍得比别人快、收得比别人准,他知道观众喜欢新鲜,也知道票房需要熟脸,再加上当时香港经济旺盛,他心里那算盘打得啪啪响。 就这样《玉蒲团之玉女心经》成了一个奇怪的组合:一个准备退圈的“玉女”,一个毫无包袱的新人,以及一个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二十年的制片人,开拍地点简单粗暴,在九龙的一间仓库里,效率高到惊人,剧组两个礼拜就把片子赶出来。 李丽珍拍重要镜头时要求清场,不喜欢人多眼杂;舒淇则不管这些,她连站的位置都学得特别快,只想着抓住机会,王晶则时时盯着进度,谁拖后腿他都要皱眉。 影片上映那天,嘉禾院线门口排满了人,观众去看不是为了剧情,更多是为了好奇:李丽珍到底突破到什么程度?那个台湾来的新人又敢演到什么份上?海报贴出去的两天里,街头茶餐厅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首周票房五百万,第二周八百万,最后收八百多万,在三级片里属于响当当的成绩。 但票房落袋时,三个人的路却已经悄悄分开,舒淇靠着这部片子打开了门,随后拍《色情男女》,拿新人奖和最佳女配,顺利往主流冲,几年后她更是走上文艺路线,合作名导,位置越站越稳。 王晶也继续他的商业帝国,赌片、动作片、三级片,该赚的继续赚,该承担的骂名也继续扛,他从来不在意别人说什么。 真正改变最大的是李丽珍,她本来以为拍完这一部就能收心,可市场与媒体比她想象得更无情,那时香港的报纸八卦凶得很,她原本的“玉女”形象变成了新的攻击点,过去的青春片反而成了嘲讽的材料,工作热度没给她带来快乐,反而像一阵阵逆风,把她推得疲惫不堪,感情方面许愿起初不说,但心里难免有压力,外界的流言像不断敲门的声音,最终两人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 她后来努力拍戏、唱歌、演文艺片,想证明自己不是被标签定义的,可那段过去像紧贴在皮肤上的痕迹,越想抹掉越显眼,生活里,她兜兜转转,经历婚姻、离异、复出,看似平静,却始终带着隐约的落寞。 再过很多年,她偶尔回想起刚进圈时那个笑容明亮的自己,大概也会感慨:人生的选择没有办法重来,机会有价,自由也有价,1996年的那份合同给了她短暂的轻松,却也改写了她往后漫长的人生。 这场命运交叉口里,有人飞起来,有人受了伤,有人继续押注,可无论如何,那一年的香港,把三个人的故事卷进了同一阵风里,也留下了无数让人唏嘘的后话。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