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我建议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禁止进口日本的海产品和农产品,建议中国游客不要访问日本,取消日本护照免签待遇,12个月内去过靖国神社的不让来。 咱先说说这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稀土这玩意儿,那可是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小到咱们平时用的手机、电脑,大到汽车、半导体,甚至导弹、航天发动机,都离不开它。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储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一度占据全球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日本呢,作为制造业强国,对稀土的需求量极大,可自己又没多少稀土资源,极度依赖进口,超过八成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高志凯建议禁止出口稀土,这无疑就是抓住了日本的“软肋”。 就拿日本的汽车产业来说,丰田、本田的混动技术全球领先,可电机里的钕铁硼磁体必须得用稀土;半导体产业里,芯片制造也得靠稀土做抛光材料。 要是稀土供应断了,日本制造业的“发动机”可能直接就“熄火”了,到时候日本那些高端制造业,估计得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这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再来说说禁止进口日本的海产品和农产品,这背后可是有着多重考量的。从食品安全方面来看,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事儿,那可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担忧。 自2023年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以来,中国就暂停了日本水产品进口,至今都还没完全解禁。 截至2025年11月,日本核污染水累计排放量已经超过10万吨,未来还得排二三十年,而且储水罐还出现了腐蚀泄漏问题,这让人怎么能放心吃他们的海产品呢? 从经济反制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海产品和农产品可是他们的“弱势产业”,但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情感支柱”。 像静冈的茶叶、宫崎的芒果,每年靠出口创汇不说,还承载着“日本制造”的口碑。要是中国这个大市场关上大门,对日本相关产业的打击那可就是“致命的”。 就拿2023年8月来说,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日本相关产业就遭受了重创,相关从业者叫苦连天。 要是再扩大到农产品,那日本的经济压力可就更大了。而且,中国本土的海鲜、农产品早就能替代大部分进口品类了,像山东的三文鱼、云南的车厘子,品质不输进口货,价格还更亲民,咱们老百姓根本不用担心没好吃的。 还有建议中国游客不要访问日本这一条,这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原因。近年来,日本社会治安问题频发,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已经发生多起在日中国公民遇袭事件,部分案件到现在都还没侦破,中国公民在日本的安全环境持续恶化。 再加上日本领导人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严重恶化中日人员交流氛围,给在日中国公民的人身和生命安全带来了重大风险。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游客可是日本旅游业的核心客源。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24年全年中国大陆访日游客人数达到698万多人次,同比增长187.9%,位居各国游客之第二位。 2025年前十个月,中国游客约占总访日游客的20% - 25%,累计估计在850万 - 900万人次左右。而且,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消费额同样位居第一,2024年访日外国游客消费额达到8万多亿日元,其中中国大陆游客的消费额就占了21.3%,主要集中在购物、住宿和餐饮领域。 要是中国游客暂停赴日旅游,那日本的旅游业可就得遭受重创了,那些依赖旅游业的日本商户,估计得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这不仅是一种经济打击,更是一种氛围和心理上的孤立,让日本街头不再热闹,服务业陷入萧条,这种被世界主要客源地抛弃的感觉,对日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信号。 取消日本护照免签待遇,这一招更像是一种对等的外交和身份反制。这代表着中日关系等级的下调,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不再给予日本特殊的便利和信任。 这会直接影响到日本商务人士、学者、游客来华的便利性,增加他们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从交流层面给日本社会带来一种“疏离感”。虽然经济影响可能不如前几项直接,但它在政治和心理层面的打击十分精准。 最后说说这12个月内去过靖国神社的不让来,这一条可是精准锁定了日本右翼势力中的极端分子。 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历史观的是非之地。任何参拜它的政客,都是在公然挑战历史正义和战后国际秩序。 高志凯建议将这些人列入禁止入境名单,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口头批评,而是有了实质性的惩罚工具。 你只要去拜鬼,就要承担再也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的后果。这对于那些一边想从中国赚钱,一边又在政治上肆意挑衅的日本右翼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强力约束。它划下了一条清晰无比、且带有严厉后果的红线,迫使所有日本政客和影响力人物在行动前必须掂量代价。 高志凯的这套对日制裁组合拳,绝非情绪化的宣泄,而是一套深谙双方国力对比和产业弱点的精准打击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