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推销iPhone Air的意思,我买它单纯是因为我在它身上找到了我以前接触新iPhone的爽感。这种感觉就像......从电阻屏到iPhone3G的电容屏、iPhone4到iPhone5的铝合金机身、iPhone5C的聚碳酸酯后盖、iPhone6 Plus从小变大的「Next Generation」新鲜感、发展风向感。同样是苹果的产品,我曾经对12英寸的MacBook工业设计大赞特赞,因为它的确在物理层面上做到了又轻又薄,完全改变了我对笔记本电脑的认知——哇,这玩意这么薄、这么轻,居然是一部电脑。然而苹果并没有选择,或许是技术瓶颈,也或许是商业收益不及预期,反正从Jony Ive离开苹果前后,我认为苹果的工业设计是一年比一年平淡,甚至一年不如一年。但在iPhone Air里,我似乎能找到当年第一次打开超薄MacBook那种久违的感觉。我知道以现在的硬件装配水平,一个电子产品Air的代价是舍弃许多必要的硬件配置,并且也有可能会影响最终体验,但它能改变手机长期不变的物理形态,我认为是改变现在大众对iPhone审美疲劳的一剂良药,甚至比17 Pro那套设计好了十倍甚至九倍。况且,我一直认为iPhone Air其实就是苹果在在做折叠屏的技术验证,现在对于主板的堆叠、电池、传感器布置都是为了挑战最少的空间容纳尽量多的零件。我相信苹果不会闲着蛋疼去研究这些东西,它是有目的性的去做技术验证和迭代,所以基于Air之后的迭代可能是折叠屏,也可能是手机的其他形态?在iPhone X出来之前,大家都在讨论苹果会不会为了全面屏摒弃Home键转向Face ID,现在的iPhone Air会不会就是下一代形态的验证。拿着这个手机,我在想,两个Air,能凑出来下一代iPhone Pro吗?2017年的iPhone十周年,苹果带来了iPhone X;那么在2027的二十周年,会不会是iPhone Fold?最后,对比我同时在用的17 Pro Max,我认为17 PM是一个符合当前用户对于旗舰手机要求的商品。而iPhone Air,这是一个苹果对下一代手机形态的实验性产品,它少了镜头、少了扬声器,甚至连物理卡槽都不给你,注定满足不了多数人的社交需求、续航需求、娱乐需求,你要用得安心,还得配另一台手机兜底。但也正因为它是这么的一个东东,让人找回「啊,这才是iPhone」的感觉。甚至连早就遥遥领先的友商在命名上、在造型上,都跟着喊「A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