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历凭啥混进高校当博导?还骗走千万国家科研经费、顶着 “外籍院士” 的假头衔招摇撞骗?这不是离谱小说,而是江苏科技大学郭伟造假案的真实写照! 谁能想象,媒体口中的 “科技领军人物”,竟是个连学历都敢伪造的彻头彻尾的骗子?他靠着拼凑来的假履历,一路过关斩将当上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着顶级科研资源,可这些光鲜背后,全是经不起半点推敲的谎言。更让人火大的是,他的造假手段粗制滥造,学历真伪、学术成果稍微核实一下就露馅,可学校的层层审核却像 “闭眼签字”,硬生生把骗子抬上了本不属于他的高位。 千万科研经费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本该用在实验室、用在技术攻关,结果全被他挥霍一空,博士生们抱着学术理想报考,跟着一个 “伪专家” 熬了两年,科研方向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宝贵的学术黄金期被白白耽误。这一切的根源,难道不是学术评价体系的 “头衔崇拜”?不是学校审核流程的形同虚设?只看光鲜的头衔,不查真实的实力,才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骗子郭伟被抓是罪有应得,但这事绝不能只怪他一个人。那些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学校事发后第一时间删除郭伟的个人简介, 主动回应、承担责任,这遮遮掩掩的操作,不就是心里有鬼?之前把他吹得天花乱坠的媒体,又有没有做过最基本的事实核查? 学术圈拼的是真才实学,不是假头衔;科研经费要的是真成果,不是喂饱骗子的 “提款机”。郭伟能一路畅通无阻,寒的是无数熬夜做实验、写论文的真学者的心, 他们熬十几年才能拿到的资源,骗子靠几张假证明就轻松夺走。这种 “真学者吃亏,骗子得利” 的荒唐事,绝不能再上演! 现在郭伟落网了,但追责不能停。审核失职的人必须严惩,被浪费的经费得一分不少追回来,被耽误的学生得有明确的补偿方案。更重要的是,必须彻底堵死人才引进的漏洞,让 “真才实学” 重新成为学术圈的硬标准,让那些想靠造假混饭吃的骗子,再也没有可乘之机!大家对此事怎么看? 情感 大学 学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