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叙利亚将向中国移交数百名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圣战分子。   自2011年以

修竹崽史册 2025-11-19 11:38:54

法媒:叙利亚将向中国移交数百名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圣战分子。   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动荡,这场混乱不仅是叙利亚内部的冲突,更像一个“黑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极端分子,其中就包括一股让中国深恶痛绝的势力——“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党”(简称“东伊运”)。   他们利用叙利亚的乱局,将其作为训练武装人员、筹集资金和构建国际网络的“练兵场”和“避风港”。   据估计,在叙利亚的“东伊运”相关武装人员规模不小,一度可能达到数千人。   新上台的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急于与过去的极端圣战主义形象划清界限,寻求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以开启战后重建。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处理盘踞在境内的外国武装人员,尤其是“东伊运”这支与中国核心利益直接相关的力量,就成了一个既棘手又关键的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反恐的核心关切之一就是打击“东伊运”,这些在叙利亚战场上积累了实战经验、接受了系统化军事训练(甚至包括无人机作战技巧)的武装分子,一旦回流至中亚乃至中国边境,其潜在威胁将是巨大的。   他们不仅可能策划和实施新的暴力恐怖活动,还可能在国内散播极端思想,成为一颗颗定时炸弹。   通过外交途径,促成叙利亚新政权将这些人移交中方,实际上是从源头上掐断了这股“祸水”东流的可能性。   这比单纯在边境线上进行围堵要主动得多,也有效得多,中国通过《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体系,早已明确了对恐怖活动的“零容忍”态度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此次行动正是这一法律精神在外交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叙利亚新政权上台后,“东伊运”一度加入了其主导的临时政府联合,试图“洗白”身份,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   如果任由其发展,叙利亚很可能从一个“训练营”演变成一个拥有半合法外衣的“大本营”。   尽管有叙利亚外交部否认相关报道的说法出现,但这更像是外交辞令上的模糊策略,以避免在国内和国际上引发不必要的复杂反应。   从中国外交部强调“中叙双方同意在反恐和安全领域加强协调合作”的回应来看,双方在打击“东伊运”这一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是确定无疑的。   这次围绕武装分子的移交风波,绝非简单的“接收俘虏”,它体现了中国在反恐问题上“标本兼治”的策略,既有釜底抽薪的果断,又有防微杜渐的长远眼光。   直接消除现实威胁,通过塑造外部环境,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这步棋走得既坚定又灵活,在全球反恐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无疑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   大家对此怎么看?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