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炸锅!共同民主党议员提交重磅法案:凡在集会中发表针对中国的仇恨言论、公然侮辱中国损害国家尊严者,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消息一出瞬间引爆韩国舆论场。 先把法案的核心内容扒清楚:这可不是简单的口头警告,而是实打实的刑法修订——只要在公开集会里发表针对特定国家的仇恨言论,或者用侮辱性言行损害其尊严,最高能判5年有期徒刑,罚款上限也到了1000万韩元,换算过来差不多是四万多人民币。 而且,它打破了以往"不告不理"的规矩,直接定为公诉罪,意思是就算受影响的一方没提控诉,韩国检察院也能主动立案调查,从头到尾追到底,配套的还有另一份法案,禁止在学校200米范围内搞这类仇恨集会,等于直接端了极端分子向年轻人灌输偏见的老窝。 法案盯着的可不是空穴来风的问题,2024年一年,首尔、釜山就闹了17场针对性集会,极端分子举着侮辱性标语,编些没影的"威胁论",甚至敢冲击中资机构的驻韩办事处。 到了2025年8月更过分,有右翼团体在光化门广场公然歪曲历史、辱骂他国国民,视频传到网上后,当月中国赴韩游客直接跌了23%,这些闹哄哄的举动没伤到别人,倒先坑了自己:2024年中韩贸易额降了12%,韩国对华出口少了15%,半导体、汽车这些吃饭的产业全受了牵连,连全球软实力排名都掉了8位,创下近年最大跌幅。 难怪法案一出来,民众立马分成两派,支持的人觉得早该刹住这股歪风,民调里61%的受访者都赞成用立法管管仇恨言论,尤其是共同民主党支持者里,68%的人都觉得极端分子该收敛了,反对的声音主要怕踩了言论自由的红线,还有人跟着在野党喊"双重标准",说怎么不管反美抗议,偏盯着这事儿较真。 但说白了,法案卡得挺清楚,针对的是"恶意侮辱",不是正常的议题讨论,以前公开侮辱他国最多判1年,现在加重处罚,就是冲着那些突破底线的极端行为来的,总统李在明早把话说透了,这种仇恨言论根本不是言论自由,就是超越界限的犯罪。 还有,在野党国民力量党的反应倒比谁都激烈,直接骂这是"讨好法案",甚至拿焚烧美国国旗的例子讽刺执政党双标,可这火冒三丈的背后,藏着的是政治算计,这党长期靠着迎合极端情绪拉选票,把反华当政治筹码,现在法案要断了这条路,等于砸了他们的饭碗。 毕竟,那些极端言论早成了一条产业链,街头暴民喊口号造势,网络博主编谣言涨粉,保守媒体跟着炒作,最后政客出来收割选票,环环相扣挣得盆满钵满,就像11月被抓的那个百万粉丝博主,在网上造谣"免签游客贩卖器官",放以前可能混过去,现在直接被按上"严重犯罪"的帽子查办,这链条自然就断了。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法案根本不是什么讨好,而是韩国算清了现实账,中国连续18年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还维持在2800亿美元,芯片、化妆品这些核心商品的中国市场占比动不动就超过30%,有的甚至到45%。可极端分子不管这些,堵着机场骂游客,编谣言挑动民间对立,结果呢? 2025年上半年,32%的在华韩企因为民间反感情绪经营困难,有的只能缩减业务跑路,国务总理金民锡说得实在,这些仇视示威根本就是"自残行为"——骂走游客,亏的是韩国的酒店餐饮;搞坏关系,坑的是自己的出口企业。 放眼全球,这事儿也不算新鲜,德国、法国早就有类似法律,煽动国家间仇恨、搞歧视言论的都得重罚,本来就是文明国家的共识,韩国这回立法,说白了就是补之前的漏洞。 毕竟,任由极端言论泛滥,伤的是自己的经济根基和国际形象,只不过法案能不能落地还是未知数,但不管最后成不成,这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再想靠骂他国、煽仇恨博眼球、谋利益,迟早要付法律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