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迪拜的航展发生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印度空军参展的“光辉”战机在静态展示时机身出现了漏油。 迪拜航展可不是随便办办的小展会,作为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顶级盛会,这届航展吸引了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着200余架各类飞机,连中国的C919都特意来这做中东首秀,想在全球同行面前露个脸。 印度带着“光辉”战机来这儿,本来也是想蹭蹭热度,找找外销的机会,毕竟之前马来西亚的招标他们输给了韩国FA-50,急需证明自己,可没想到静态展示刚开场,就用购物袋接油的操作成了全场焦点。 视频里那三个分散摆放的购物袋,把机身不同位置的漏点暴露得明明白白,这哪儿是参展,简直是把自家战机的基础毛病摆上台展览。 这事儿说起来不意外,“光辉”战机打娘胎里就带着“拖延症”和“软骨病”。1983年就立项要接替米格-21,原计划1995年就能用上,结果苏联嘲笑他们“只会放风筝”,法国中途撤资,美国制裁又断了合作,硬生生拖到2001年才完成首飞,2015年才交付第一架量产机,前前后后耗了32年。 32年足够让一款先进战机变成技术落后的“老古董”,国际上评判四代机的“4S”标准,它除了勉强能超音速巡航,隐身、超机动、超视距攻击这三项全不达标,说它是三代机都算给面子。 更要命的是自主研发就是个幌子,发动机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雷达来自以色列,弹射座椅得从英国进口,连空空导弹大多是俄罗斯、以色列的产品,真正印度造的零件刚开始只有50%,后来才勉强提到60%。 这么多国家的零件凑在一起,管路接口要是能严丝合缝才奇怪,密封件和装配工艺自然成了重灾区。 负责造这战机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更是个“大坑”,这家公司早就被质量问题和贪腐丑闻缠上了。 之前为了赶财年进度,硬是把飞机引擎的生产时间压缩一半,导致造出来的东西毛病百出,连印度空军自己都怕。 更离谱的是他们拿了100架LCA MK2的订单,每架卖1.5亿美元,实际成本才3000万美元,中间的差价全靠虚报进口配件价格,从20%到50%不等,从上到下人人分一杯羹。 2019年还查出高级经理伪造文件挪用1.3亿卢比,国防采购里的贿赂更是家常便饭,瑞士公司的教练机订单能拿出上亿卢比行贿。 在这种只算利益不算质量的环境里,密封件用便宜货、管路接口拧不紧太正常了,毕竟没人把心思花在这些“小事”上。 这种基础性毛病在印度军工里早不是新鲜事,看看“阿琼”坦克就知道了,和“光辉”同属印度自主研发的“明星项目”,从1974年研到2004年才交货,经费从1.55亿卢比飙到35亿美元,涨了近100倍。 为了撑面子把德国发动机强行从830马力超频到1400马力,结果“心脏病”不断,悬挂、火炮全是问题,印度陆军直接骂它是“白象”,说这玩意儿根本不能上战场。 连坦克这种慢节奏装备都造得这么糙,更别说战机这种高精尖的东西了,“光辉”舰载版之前好不容易在国产航母上起降,海军转头就说不采购,说白了就是信不过它的可靠性。 再看看同场航展的其他装备,中国的C919两年多运营下来载了200多万人,翼龙无人机、歼-10CE根本不会出这种低级错,俄罗斯的苏-57E更是在全球市场闯出名声。 这些装备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技术,都有严格的品控体系,密封件老化、管路松动这种问题在出厂检测时就会被卡住。 可“光辉”不一样,它连印度空军自己都没多待见,2016年成立第一个中队只给了2架,到现在交付数量都没多少,却急着跑到迪拜撑场面。 印媒后来跳出来说漏的是冷凝水,还扯什么环境控制系统冷却产生的,可迪拜11月气温也就30多度,哪能有那么多冷凝水需要三个购物袋来接,这种说法连普通网民都骗不过,反而显得更心虚。 毕竟这不是“光辉”第一次掉链子,之前试飞就暴露过各种小毛病,只是这次在全球同行面前,用购物袋接油的画面太直观,把印度军工的底子彻底露了出来。 说白了,静态展示漏油漏的不是油,是基础工业的短板,是品控体系的缺失,更是急功近利下的浮躁心态,就算用购物袋把漏点挡住,这些深层的问题也藏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