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度辽营刚扎在边境时,匈奴人骂骂咧咧,说这伙汉军就知道蹲在城里不出来;可等度

张允文化历史 2025-11-18 21:50:59

东汉的度辽营刚扎在边境时,匈奴人骂骂咧咧,说这伙汉军就知道蹲在城里不出来;可等度辽营撤了没几年,匈奴骑兵就敢冲到雁门关下耀武扬威。有人说度辽营的将领故意养着敌人,好保住自己的兵权,这话听着刺耳,却也不是全无影子。 度辽营设在五原郡,刚好挡在匈奴南下的要道上,手里握着几万精兵,粮草器械堆得像小山。按说该主动出击,把匈奴赶得远远的,可他们偏不,平时就守着营寨,偶尔派小队人马出去巡逻,遇着小股敌人就打两下,碰上大部队就缩回来。匈奴人摸准了脾气,抢完边郡就跑,度辽营的追兵总是“刚好”慢一步。 那会儿的边将,日子过得挺微妙。要是把匈奴彻底打服了,朝廷可能就会裁撤军队,自己的官帽子也保不住;可要是让匈奴闹得太凶,又会被追责。度辽营的将领们就找到了个“平衡点”——既不让匈奴翻天,也不让他们消失,每年打几场小胜仗,送几个俘虏到洛阳请功,军费就稳稳当当到手。 有个叫吴棠的校尉,在度辽营待了十年,愣是没打过一场硬仗。有回匈奴抢了云中郡,他带兵“追击”,走了三天就回来,报说是“匈奴遁走,未及追上”。朝廷派来的御史查了半天,也没查出啥实据,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当地百姓骂他“养寇肥己”,他听了嘿嘿笑:“我这是保大家平安,真把匈奴逼急了,来个鱼死网破,谁受得了?” 可要说度辽营全是混子,也冤枉了不少人。营里的士兵多是边地子弟,家人常被匈奴骚扰,打起来比谁都狠。有个叫耿夔的将领,带着度辽营的人深入漠北,差点端了匈奴王庭,回来却被弹劾“擅自用兵,耗费军粮”,贬了官。这一下,谁还敢拼命? 后来鲜卑崛起,匈奴跟着起哄,度辽营顾东不顾西,终于扛不住了。朝廷想再派精兵,可国库早被常年的军费拖空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边境糜烂。这时候才有人明白:养寇自重看似聪明,实则是在饮鸩止渴——敌人没被养肥,自己先被掏空了。 其实度辽营的问题,不在设不设,在管得太松。边将有了兵权,又缺监督,难免打自己的小算盘。就像家里养着条狗防贼,要是狗觉得“贼没了自己就得被赶走”,那它见了贼只会装装样子,绝不会真下死口。 度辽营的“养寇”,是制度的漏洞喂出来的。朝廷既要靠他们守边,又信不过他们,没拿出个明确的规矩,最后只能看着好好的军队,慢慢变成了“保官帽”的工具。这世上的事,最怕的就是这种“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存在,占着位置,耗着资源,等真出事了,啥用没有。统万城匈奴遗址 匈奴迁徒 匈奴国 匈奴之争 中原与匈奴 匈奴人起源 匈奴习俗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张允文化历史

张允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