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一旦发生冲突,美西方几乎100%的会制裁中国大陆,而且制裁的狠劲会远远超过对俄罗斯的力度,这话听着吓人,但真要动起手来,他们自己得先掂量掂量代价 根据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模拟报告,他们最直接的招法就是冻结中国海外资产,光国有银行在海外的存款、债券等就有 5860 亿美元,要是再算上美国国债、企业海外股权等,波及规模能达到数万亿美元。 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总量达16980亿美元,其中存贷款资产10197亿美元,债券资产4376亿美元。这16980亿美元资产里,国有银行海外资产占比超三分之一,和大西洋理事会报告中5860亿美元的数字刚好呼应。 这些资产不是沉睡的数字,它们分散在全球各地金融机构,参与无数正常商业交易,支撑着跨国企业的资金流转。 美西方真敢动手冻结这些资产,最先被砸到脚的,会是他们自己的金融体系。 这些国有银行的海外资产并非孤立存在,不少都和西方商业银行、投资机构存在千丝万缕的业务关联。美国摩根大通、欧洲汇丰银行,每年都要通过与中资银行合作赚取巨额手续费。 一旦美方强行冻结中资银行海外存款,这些西方银行会立刻面临客户挤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量与中资相关的理财产品会瞬间违约,普通西方民众的储蓄都可能跟着打水漂。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更是西方碰不得的“雷区”。美国财政部9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为7307亿美元,虽较上月减持257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但仍是美国国债主要海外持有者之一。 西方政客总想着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债,却刻意忽略一个基本事实: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高度依赖中国这样的大型持有国。要是中国持有的7307亿美元美债被强行冻结,或是中国提前大规模抛售美债避险,美国国债价格会立刻暴跌,联邦政府融资成本会飙升,本就严峻的美国债务危机将彻底失控。 企业层面引发的连锁反应,会让西方各国政府彻底焦头烂额。中国不只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是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美国苹果公司每年从中国市场赚走数百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的营收占其全球总营收的五分之一还多。 要是美方发起贸易制裁、禁止苹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苹果公司股价会在单日暴跌,美国本土数十万相关就业岗位会立刻岌岌可危。德国大众、宝马汽车,它们在华工厂雇佣上百万中国员工,同时给德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稳定订单,一旦贸易通道被切断,这些德国车企生产线可能直接停摆,德国制造业衰退会提前到来。 技术领域的制裁更是把双刃剑。美西方总想着在芯片、高端制造设备等核心技术领域卡中国脖子,就像现在针对华为那样。可他们忘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尤其在稀土加工、新能源电池等领域。 河南省地质局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而稀土是制造芯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设备的关键原材料。 要是中国停止稀土出口,西方航空航天产业会在三个月内陷入原材料短缺,特斯拉、波音这些巨头的生产线会陆续停工,所谓的技术封锁,到头来会变成对他们自身的封锁。 中国对可能到来的制裁,早有准备。国家外汇管理局11月7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3433亿美元,连续三个月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刷新2015年12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更关键的是,中国央行已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储备,截至10月末黄金储备达7409万盎司,这些黄金储备成了外汇储备的“稳定器”,能有效对冲美元资产可能面临的风险。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曾表示,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优化外汇结构,分散美元资产占比过高的风险,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时实现保值增值。 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是抵御制裁的另一道屏障。十四亿人的消费潜力正持续释放,从汽车、家电到餐饮、旅游,国内市场规模足以支撑大部分产业发展。就算外部市场受冲击,靠着内循环支撑,中国经济仍能保持稳定增长。 反观西方各国,他们很多高端产品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法国葡萄酒、意大利奢侈品、瑞士手表,这些产业一旦失去中国消费者,业绩必然出现断崖式下跌,相关行业游说集团定会向政府施压,反对过于激进的制裁措施。 在对中国实施制裁这件事上,欧洲国家内部本就分歧巨大。德国、法国这些欧洲经济大国,和中国贸易往来极为密切,中国不只是他们汽车、化工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还是很多高端技术的重要合作方。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额突破8000亿欧元,德国对中国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7%以上。要是跟着美国一起对中国下狠手,欧洲经济很可能陷入衰退,这是德国总理、法国总统都不敢承担的政治风险。 所以就算美国喊得再凶,欧洲国家在制裁中国问题上大概率会打折扣,不会真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