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闻!当地时间11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就乌克兰购买100架“阵风”战斗机签署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庄严且隆重。该协议规定,法国将在10年内完成交付这批战机。 这事表面看是一次军事合作,可背后牵扯的,不只有飞机和签字那么简单。根据法国国防部官网和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的实时通报。 乌克兰和法国确实在巴黎签署了关于100架“阵风”战斗机的框架协议。注意,是“框架协议”,不是正式订单,这事还没到法国军工厂开工的地步。 所谓“框架”,就像咱们买房签意向书,离真正把房本拿到手,还差着不少环节。这类协议在国际军售中非常常见,既是一种政治姿态,也是一种未来承诺。 而这100架“阵风”的总价,虽然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以国际市场的正常售价计算,动辄就是上百亿欧元的体量,这可不是小数目。 重点来了,乌克兰现在连国家财政都靠外援在输血,这笔天价军购的钱,怎么掏?马龙总统没说送,那多半还是要乌方自己承担一部分。 虽然法国有可能提供长期的贷款支持,甚至通过欧洲资金渠道间接补贴,但归根结底,账还是记在乌克兰头上。问题是,这个账,未来谁来还? 泽连斯基的任期最多到2026年,战争状态下能否连任还不确定。真到了换人时,这协议还扛不扛得住?这事就变得很现实很复杂了。 说到底,这份协议的政治意义可能远远大于现实意义。在俄乌冲突陷入拉锯、局势不明的时候,乌克兰需要的是国际政治的持续关注与援助信号。 法国则希望在欧洲防务自主的道路上拿出点实质动作。这100架“阵风”,不只是飞机,而是一个外交动作,是法国对北约之外安全事务的再次介入。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泽连斯基亲自赴法签署,也是在用“买飞机”这种形式,继续绑定欧洲对乌援助的长期机制。 但说实话,这架构看上去挺体面,操作起来就可能没那么顺利了。从波兰到斯洛伐克,再到美国国会,过去几个月关于对乌援助的争议越来越明显。 这说明一个问题:战争疲劳症正在西方蔓延。当初一窝蜂支持乌克兰的人,现在开始盘算自己的通胀、能源、选票。 法国虽然强硬姿态不减,但马克龙国内也保不齐哪天变天,政坛风向说变就变。这100架战机要分十年交付,十年里不变的只有变化,这种承诺靠不牢。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有没有能力使用这些高精尖战斗机?“阵风”并不是随便一国空军就能轻松上手的玩具,它背后是庞大的培训、维修、后勤系统。 乌军还没完全从苏式体系里走出来,就要跳进法式战机生态,这难度不小。就像一个人刚学会骑电动车,突然送他一辆F1赛车,不是不能开,是要命的成本太高。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事其实也折射出欧洲对于未来安全格局的重新布局。法国这次的主动出击,是在北约之外另起炉灶的一次试探。 欧盟内部也在酝酿设立“防务基金”,通过集体采购来支持成员国以外的“战略伙伴”。乌克兰现在就是被当作试验田,法国一方面稳住自己的军工出口,一方面也能在地缘政治里多占一个制高点。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乌克兰得撑得住局势。今年下半年以来,俄乌前线几乎没有太大突破,乌军攻势受阻,兵员紧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也在下滑,国内政治压力山大。如果真的到了换届,甚至政权更替,那这份“阵风”协议的命运也就悬了。 历史上,政权变动导致军购协议作废的例子太多了,阿富汗政府倒台后,美国留下的军备直接变成塔利班战利品,这就是前车之鉴。 最后要说的是,这笔交易虽然热闹,但它不是立即改变战局的工具,更像是一次战略押宝。法国押的是未来地缘利益,乌克兰押的是自己能活到兑现承诺那天。 而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当今世界各国在纷乱局势下的共同焦虑。谁都知道战争不是靠飞机数量决定输赢,但都希望在局势还没明朗之前,先在账面上多落点筹码。 所以这100架“阵风”到底能不能飞上乌克兰的天空,现在还没人敢拍胸脯说一定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笔交易背后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