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成员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14日,一项极具杀伤力的新规被敲定:自2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1-18 13:50:59

欧盟成员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14日,一项极具杀伤力的新规被敲定:自2026年起,所有进入欧盟的150欧元以下进口小包裹,不再享有免税待遇。 一个从中国发出的廉价小包裹,曾几何时,它的旅程是那么轻快。它搭上飞机,像一封信一样穿越国境,享受着免税的特殊待遇,最后悄无声息地落入欧洲某个消费者的信箱。 但这种好日子就要到头了。随着今年11月14日的一声宣告,这个包裹的特殊身份被正式撤销。当它不再被看作“信件”,而被重新打回“货物”的原形时,一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迈入 2024 年,欧盟边境迎来低价包裹处理热潮,每日吞吐量高达 1200 万件,日积月累下,全年总量攀升至 46 亿件,这一数字足以震撼业界。这股数据洪流一度被看作是效率的体现,但它背后实体的重量,终于压垮了系统。 人们慢慢发现,这股洪流并不干净。海关的低抽查率意味着无数假冒、违规甚至危险品混杂其中。而在法国等地的商业街上,实体店铺的货架蒙尘,店主们根本无法和网上那些标价仅为4.9欧元的同款商品竞争,只能关门歇业。 当下,欧盟已终止此前的观望姿态,选择以实际监管行动回应市场与合规诉求。新规之下,海关不再处理“数据”,而是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实体包裹。每一个包裹,都将面临审查和一笔2欧元的统一处理费。包裹那看得见摸得着的“重量”和“体积”,第一次变得如此沉重。 过去,“150欧元免税”就像一个巨大的成本洼地,吸引了无数依赖极致性价比的商业模式。一件20欧元的衣服,消费者到手可能只要4.9欧,因为增值税被巧妙地绕开了。德国财长把这称作“漏洞套利”,直言这不是正常的贸易。 如今,这个洼地要被填平了。一个小小的手机壳,加上税费和处理费后,价格优势瞬间荡然无存。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平均两到三成的价格上涨,在通胀的日子里,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中国商家被逼上了另一条赛道。过去那种“低价+免税+直邮”的魔法彻底失灵,利润微薄的小卖家可能最先出局。想活下去,就不能再只拼谁更便宜,而要证明自己的东西“为什么值得买”。 一些大平台已经开始行动了。像 Shein 和 Temu 这样的行业领航者,唯有彻底重塑商业逻辑,方能适配新的发展格局。有人选择在欧洲建立海外仓,把跨境直邮变成更快的本地发货;有人开始琢磨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搞品牌建设;甚至有人计划直接到欧洲投资建厂,把供应链搬到市场门口。 这场变革浪潮的真正底色,是一场关乎规则制定权的激烈角逐。过去,高达91%的此类包裹来自中国,它们是精准利用规则的产物。商业上的全胜战绩耀眼夺目,却也正式敲响了野蛮生长时代的落幕钟声。 新的游戏规则下,电商平台被指定为责任主体,必须从源头上把税务和合规流程搞定。这不仅仅是增加成本,更是倒逼整个产业从简单的“出口成品”,向复杂的“本地化运营”升级。 其影响所及,早已超出欧洲和中国的边界,牵连更多方面。它反映了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围墙经济”正在抬头。竞争的风向标早已偏转,不再紧盯产品本身的成色,而是转向了赛道规则制定权这一 “定海神针” 的归属。这种通过设立壁垒来重塑竞争格局的逻辑,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何其相似。 说到底,全球供应链的效率因此受损,最终买单的,还是全世界的普通消费者。 欧盟关上的,是一扇通往低成本、轻监管旧时代的大门。而它强行开启的,是一条通往高壁垒、重合规的未来之路。在这条路上,每一个小包裹的价值和命运,都将由全新的规则来重新书写。 参考资料:欧盟:将提前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免税“小额包裹”征税——2025-11-14 08:39·财联社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