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成员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14日,一项极具杀伤力的新规被敲定:自2026年起,所有进入欧盟的150欧元以下进口小包裹,不再享有免税待遇。 当局开门见山,明确披露数据:91%的这类包裹来自中国。这不是信号,是靶心。这一拳挥出,目标直指“中国产、直邮、低价”的跨境电商模式。时间节点定了,征税方式也明了,接下来,就是倒计时。 这不是什么普遍监管,而是精准狙击 “中国产、直邮、低价” 的跨境模式!背后全是利益算计和欧洲本土产业的焦虑哀嚎,欧盟到底在怕啥、图啥? 新规的由来,根本不是什么 “税收公平” 的漂亮话,而是欧洲本土商家扛不住了,倒逼欧盟下狠手。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欧盟就有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初衷是减少海关行政麻烦,那时候 22 欧元以下免税,影响不大。 可跨境电商一火,这政策就成了我国商家的 “福利”,门槛一路涨到 150 欧元,清关还能走简化通道,结果 2024 年往欧盟送的低价小包裹直接冲到 46 亿个,每秒就有 145 个中国包裹进欧洲。 欧洲本土商家又要交增值税,又要扛高人工、环保成本,一件 T 恤卖 50 欧元才有钱赚,中国商家靠着免税优势,9.9 欧元包邮还能盈利,这竞争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说白了就是本土产业打不过,只能找政府帮忙 “关城门”。更关键的是,欧盟还喊着税收流失,说 65% 的中国包裹存在低报价值逃税,可这背后是他们自己的监管漏洞,早不补晚不补,偏偏等我国电商占领市场了才急着动手,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为啥欧盟急着把原计划 2028 年的政策提前到 2026 年,核心是被我国电商的 “转移攻势” 吓慌了。欧洲本来就觉得本土市场被冲击,这下“火力” 全集中过来,他们能不急吗?生怕再拖两年,本土中小零售商全得倒闭。 可他们忘了,我国商家早就不是只会低价冲量的 “愣头青”,Temu 早就布局了欧洲本地仓,覆盖德国、法国、波兰等国,预计未来80% 的欧洲订单都能走本地仓配送,不仅能规避关税,还能减少配送时间。 意味着欧盟的新规,顶多影响那些没布局海外仓的中小卖家,对头部平台来说根本不算致命打击。那些靠 9.9 欧元包邮卖饰品、日用品的小商家确实会难受,要么涨价失去价格优势,要么就得跟风建海外仓,可这也是行业升级的必然,总不能一直靠免税红利吃饭。 而欧盟这边,看似保护了本土产业,实则是让消费者买单,以后欧洲人想买便宜的中国商品就得多掏钱,原本 10 欧元能买到的东西,征税后可能要涨到 15 欧元以上,这对本来就面临通胀压力的欧洲民众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46 亿个包裹的清关压力已经忙的焦头烂额,新规实施后,监管成本会大幅增加,说不定还会造成物流拥堵,最后吃亏的还是欧洲消费者和企业。 说到底,欧盟这波操作,既暴露了本土产业的竞争力不足,也体现了他们对我国经济崛起的焦虑。以为靠关税就能把我国电商挡在门外,却忘了我国商家的适应能力和转型速度。从直邮到本地仓,从低价冲量到品牌升级,我国跨境电商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欧盟要是真的想维护市场公平,不如好好提升本土产业的竞争力,而不是搞这种针对性的贸易保护。 现在倒计时已经开始,2026 年新规落地后,咱们走着瞧,到底是我国电商被打垮,还是欧洲消费者为欧盟的自私买单,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那些没布局海外仓的中小卖家,也该早点醒悟,靠政策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修炼好供应链、物流的内功,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每天更新,欢迎关注,喜欢文章的可以帮忙点个赞留条评~)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