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的隐蔽战线,一位年轻女性用生命书写了忠诚与勇气的传奇,她就是张露萍,本名余硕卿,1921年出生于四川崇庆一个普通家庭。[谢谢] 1937年16岁的张露萍在成都读书期间接触进步思想,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年底在共产党人车耀先的帮助下,她毅然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这个本可以在延安过着相对安稳生活的年轻党员,受党组织派遣返回重庆,潜入国民党军统电讯总台,她以张蔚林“妹妹”的身份作掩护,领导成立中共特别支部,在敌人最森严的特务机关内部构建起“红色电台”。 在敌营潜伏期间,张露萍和战友们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包括军统电台密码,各地秘密组织分布,以及国民党计划派特务潜入陕甘宁边区的绝密信息,这些情报被及时传递给中共中央南方局,多次使党组织避免遭受破坏。 1940年3月因一名战友工作失误引发敌人怀疑,特支七人全部被捕,在狱中张露萍经受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一次敌人假意释放她并暗中跟踪,企图顺藤摸瓜破坏中共南方局机关,但张露萍识破阴谋,经过周公馆时镇定自若未露破绽。 被关押5年后,1945年7月14日,张露萍和六位战友被押往刑场,途中她领着大家高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时年仅24岁,她在狱中曾写下《七月里的石榴花》,诗中写道:“我们要准备着更大的牺牲,去争取前途的光明”,这正是她短暂而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这位巾帼英雄的故事因隐蔽工作的特殊性一度被尘封,直到1983年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如今在她的家乡四川崇州,露萍广场上的烈士雕像默默注视着这片她曾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读完这个简短的故事,你是否也被这位年轻女共产党员的勇气和坚定所震撼?在今日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铭记这样的牺牲? 有网友评论说:“18岁深入龙潭虎穴,在军统心脏地带建立‘红色电台’,她的智慧与胆识远超同龄人,她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光芒万丈,是当下年轻人真正应该追的星。” 许多网友动容的,不仅是她牺牲时的年轻,更是就义前的坚贞不屈,身中数弹后,她仍能痛斥敌人,这份凛然正气震撼人心。 讨论很深的一点是,是什么支撑她在五年的牢狱和酷刑中毫不动摇,很多网友认为,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守护组织的秘密,她甚至路过“周公馆”也能强忍不入门,这是用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她在狱中面对利诱和折磨所表现出的铮铮铁骨,尤其是指出胸口让敌人“打准点”的细节,让无数网友为之泪目,感叹这是“我们活得亮亮,死也要死得堂堂”的真实写照。 也有网友联想到,由于地下工作的特殊性,张露萍的英雄事迹和名誉曾长期被误解和埋没,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以沉冤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个过程本身,就让更多人感慨历史不应忘记这些无声的奉献者。 张露萍烈士在24岁的青春年华,为理想和信仰献出了一切,在当今时代,你认为最能传承这种革命先烈精神的行为是什么?是立足本职岗位的兢兢业业,是在他人需要时挺身而出,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