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陪老公钓鱼,偶遇一个挖红薯的阿姨,阿姨问我要红薯叶不,随便拉不要钱,反正红薯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18 08:04:10

下午陪老公钓鱼,偶遇一个挖红薯的阿姨,阿姨问我要红薯叶不,随便拉不要钱,反正红薯挖了,红薯叶也不要了。 ​阿姨这么热情,所以我也就不客气啦,哈哈哈,于是就拉了一大把红薯叶。 阿姨的手套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指甲缝里嵌着红薯皮的红褐色,说话时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透着庄稼人特有的实在。她手里的锄头还没放下,竹篮里的红薯堆得冒尖,一个个圆滚滚的,带着刚出土的新鲜潮气。“这叶子嫩着呢,清炒、做汤、凉拌都好吃,城里买还得花钱,我这没人要,你多拿点!”她一边说,一边伸手帮我捋了捋红薯藤,把老梗都剔了出去,只留下翠绿的嫩叶和脆嫩的茎。我本来只想拿一小把,经她这么一撺掇,最后怀里抱得满满当当,叶子上的露水打湿了衣角,凉丝丝的却心里暖烘烘的。 老公在不远处的河边钓鱼,见我抱了一大捆红薯叶回来,笑着打趣:“你这哪是陪我钓鱼,分明是来进货了。”我把红薯叶放在草地上摊开,阳光洒在叶子上,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泥土的腥气混着青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想起刚才阿姨挖红薯的样子,弓着腰,一锄头下去精准地避开红薯根,小心翼翼地把红薯从土里刨出来,动作娴熟又轻柔,像是在呵护什么珍宝。她告诉我,这片红薯地是自家种的,就几分地,够自己家吃,多余的要么送给邻居,要么就留在地里当肥料,红薯叶没人稀罕,扔了确实可惜。 回家的路上,我坐在车里翻看着这些红薯叶,指尖触到叶片上细密的绒毛,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外婆家的菜园。每到秋天,外婆种的红薯藤爬满了田垄,绿油油的一片。放学回家,我总爱跟着外婆去摘红薯叶,她会教我怎么分辨老嫩,怎么掐最脆的部分。回家后,外婆把红薯叶用清水淘洗干净,烧一锅开水焯一下,捞出过凉水,然后用蒜片、干辣椒、少许生抽和香油凉拌,那味道清爽又下饭,配着白粥能多吃两碗。那时候的红薯叶,是餐桌上最常见的家常菜,如今在城里的菜市场,偶尔能见到捆成小把售卖的,价格还不便宜,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老公见我出神,问道:“想啥呢?这么入神。”我把小时候的事儿跟他一说,他也跟着感慨:“现在城里生活方便,啥都能买到,但就是少了这种接地气的烟火气。你看刚才那阿姨,不求回报就把这么好的红薯叶给我们,换在城里,很难遇到这样的事儿。”确实,如今大家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出门关门,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买东西明码标价,就连问路都得斟酌再三,生怕打扰别人。而在农村,这种随手的善意却随处可见,也许是一把菜,也许是一句关心的叮嘱,没有利益牵扯,纯粹得让人心里发暖。 回到家,我赶紧把红薯叶摘洗干净,老梗剔除,嫩叶分成两份。一份用开水焯了凉拌,蒜末和香油的香味裹着叶子的清甜,一口下去脆嫩爽口;另一份清炒,放了点小米辣提味,辣中带鲜,配着米饭老公吃了两大碗。吃饭的时候,我还在想那个挖红薯的阿姨,她可能不知道,自己随口的一个提议,不仅让我收获了一捆新鲜的红薯叶,更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淳朴与真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着追赶时间,却常常忽略了生活中这些微小的温暖。 其实,生活中的善意从来都不稀缺,只是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像这位挖红薯的阿姨,她的慷慨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日常里,用一把红薯叶传递了最纯粹的善意。这种善意,是庄稼人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是邻里之间不分你我的淳朴,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厚与真诚。它不图回报,不掺杂质,却能在不经意间温暖人心,让平凡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在越来越追求物质的今天,我们或许都该放慢脚步,多留意身边的这些小美好。一句问候、一次援手、一份不计回报的分享,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恰恰是构成美好生活的基石。它们像一颗颗小星星,虽然微弱,却能汇聚成照亮生活的光,让我们在奔波忙碌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温暖。 生活中的温暖往往藏在这些不经意的偶遇里,一份免费的红薯叶,承载的是农村人的淳朴善良,是不掺杂质的真诚。在这个越来越追求效率的时代,这样的善意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平凡的日子,也让我们想起,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从来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