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见过当总统还能“精准踩点”搞投资的吗?最近特朗普被扒出的一波操作,连华尔街老炮儿都直咂嘴——当总统期间密集买债券,时间点卡得比天气预报还准,政策刚落地,钱就跟着涨,这事儿搁谁谁不犯嘀咕? 据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11月晒出的文件,今年8月底到10月初,特朗普一个多月搞了175次金融操作,买了英特尔、Meta这些科技大公司的债券,还有高盛、摩根大通的金融债,甚至得州、佛州医院、学校、机场的市政债,总共砸了8200多万美元,最高可能涉及3.37亿!更绝的是,这些投资跟他的政策动向像约好了似的:美国政府刚按他意思完成英特尔股份收购,他转头就买英特尔债券;之前力推天然气补贴政策,他紧跟着入手相关市政债,后来政策利好一来,债券价格蹭蹭涨。前白宫道德律师直戳脊梁骨:“要是美联储听他的降息,他手里的债还得涨,这哪是投资?分明是政策套利!” 其实这不是特朗普头回这么“灵活”。从2025年回白宫到8月,他已经搞了近700笔交易,债券投了1个多亿,比之前几任总统加起来还勤快。虽说白宫说钱是第三方管着,但他2024年财报明明白白写着,个人资产16亿,加密货币和传媒业务是大头,最后钱还不都流回自己兜里? 有人可能说,《政府道德法》只要求公开财务,没说必须卖资产。可问题在于,特朗普偏不设“盲目信托”——就是把资产交给独立机构管,自己碰不着决策。这就好比裁判下场踢球,边吹哨边给自己进的球计分,说得过去吗?当总统的手既能定政策,又能从政策里捞钱,老百姓能不犯嘀咕?这哪是“公职优先”?分明是“资本优先”藏得不够深! 咱就说句实在的,当公家掌勺的,总不能老往自家碗里夹肉吧?政策制定是国家大事,得一碗水端平,要是领导人一边定规则一边从规则里赚钱,谁还信政策是为了大伙儿?特朗普这波操作,暴露的不只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是制度漏洞——光公开财务有啥用?该避的嫌不避,该断的链不断,权力和资本的边界就成了“弹簧门”,想推就推。 最后想跟大家唠唠:您觉得领导人投资该不该和职务彻底切割?要是政策总跟着个人钱袋子转,普通老百姓还能信“为人民服务”吗?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信息来源: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2025年11月《总统财务交易披露》;《华盛顿邮报》2025年11月报道;《纽约时报》2025年11月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25年11月评论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