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称:美军将分5步摧毁中方1300个重点目标,使其失去战争潜力 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这份报告一出,就搅动了国际舆论。它直指中美潜在冲突,声称美军可以通过五个阶段行动,精准打击中国境内1300处要害目标,从而剥夺中国继续作战的能力。报告作者包括资深分析师,他们基于当前军力对比和科技水平,推演出一套进攻路径。但这套思路其实源于美军长期的“空海一体战”概念,目的是破解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报告强调,第一阶段就要清除沿海防空网,用远程导弹和隐身战机打开通道。实际情况呢,美军导弹库存有限,兰德公司早有研究,到2025年这类武器总量也就几千枚,高强度对抗用不了几天就见底。中国防空系统层层设防,雷达预警能力强,美军想轻易突破难度不小。 报告第二阶段聚焦破坏指挥控制系统,打算用精确制导武器直捣中枢。美军借鉴“五环理论”,认为切断指挥链就能瘫痪对手。但中国指挥设施多为地下加固型,常规炸弹难奏效。而且,中国已部署量子通信技术,能抵抗电子干扰。美军飞机接近时,很可能遭遇歼击机拦截。报告忽略了这些防御升级,显得有些一厢情愿。第三阶段转向能源和军工设施,列出数百个发电站、炼油厂作为目标,意图断绝补给。中国军工体系推行军民融合,工厂能快速转产,能源网通过特高压电网实现跨区调度,储备能力也强。美军要打击这些分散目标,得先过前两关,还得面对密集防空火力,如红旗系列导弹和舰载垂直发射系统。 第四阶段是瘫痪基础设施,针对铁路、港口、桥梁等交通节点。报告计算这些占目标近四成,需要大量弹药投入。但中国交通网密度高,一处被毁,周边线路能立即分流。美军库存不足以覆盖所有点,盟友情报支持也有限,南海周边国家多持中立,不愿卷入。第五阶段玩心理战,通过宣传瓦解士气。这步最虚,美军过去在类似行动中表现不佳,而中国民防体系完善,从防空洞到应急机制,都能维持社会稳定。报告整体像军工集团的宣传册,目的是向国会要预算。CSBA与军方关系密切,类似报告常用来渲染威胁,推动军费增长。 这份报告的背景是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方担心在西太平洋失势。CSBA成立于1983年,专注国防预算和战略评估,领导层多有政府军方背景。报告引用卫星情报和盟友协调,但现实中,美军基地如关岛易受导弹威胁,中国东风系列能覆盖。兰德公司另一份评估显示,美军在模拟对抗中胜率不高,需额外投资数百亿。报告虽谈打击,但也承认中国海军扩张,055型驱逐舰等装备提升了拒止能力。美军需依赖日本、菲律宾基地,但这些国家内部对站队犹豫。 批评者指出,报告低估了中国反制手段。中国北斗系统提供精准导航,反导技术进步,能拦截来袭导弹。空警预警机探测范围广,能锁定隐身目标。报告假设美军能轻松进入,但忽略了电子战和网络干扰。中国量子科技应用军用,通信更可靠。能源方面,中国储备石油足够数月,军工分散布局不易一网打尽。基础设施恢复力强,高铁网覆盖广,战时能快速修复。心理战部分更不靠谱,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宣传效果有限,中国民众凝聚力强,不会轻易动摇。 从全球视角看,这类报告反映美帝衰落心态。冷战后,美军习惯全球霸权,但中国崛起改变格局。报告推演基于2025年情境,但忽略经济因素,中美贸易 interdependence 高,战争代价巨大。国际社会多呼吁对话,联合国框架下,美中需管控分歧。智库报告虽影响政策,但国会批钱时也看实际。美军近年预算已超7000亿,但效率问题多,F-35项目超支严重。CSBA报告像警钟,但也暴露美方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