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离婚还伤心!”湖北一女老师上完课,刚回到办公室,突然崩溃大哭!旁边老师问她咋了,她说:以后我们班又是倒数第一了!原来,她班里的第一第二名学生,竟然同时转学,本来靠着他们俩,班级还不至于垫底,现在他们一走,彻底完了,女老师直呼:气死了,这比我离婚了还伤心! 在湖北的一间办公室内,一位刚刚结束课程的女老师,先前强撑的情绪防线陡然崩塌,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 她用纸巾捂着脸,身体止不住地抽动,那句“这比我离婚了还伤心”,与其说是哭诉,不如说是一声悲鸣,直接砸在了听者心上。 明面上,这只是因为班里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要同时转学,但若深究下去,这眼泪背后,藏着三个维度的沉重“失去”。 第一重失去,是对冰冷规则的无力。老师不假思索,话语便冲口而出:“往后咱们班怕是又要沦为倒数第一咯!””这句近乎绝望的预言,戳破了她面临的最现实的困境——“分数KPI”。 在当今时代,为人师表远非昔日单纯的传道授业那般纯粹。 教师的价值仿佛被无形的绳索捆绑在一串串冰冷数字之上,诸如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 这些数字可不是墙上的装饰,它实实在在关系着你的绩效工资、评优资格,甚至未来的职称评定。在一个生源本就薄弱的“普通班”,那两个成绩断崖式领先的孩子,就是撑起数据门面的“半条命”。 他们的离开,不只是排名下降那么简单,它等于宣告老师过去的努力在考核系统里瞬间清零,是一场职业生涯的“重大事故”。 第二重失去,是情感投入后的巨大真空。真正让她在课间崩溃的,不是某个数字,而是那两张空荡荡的座位。 那种视觉冲击,远比任何成绩单都来得刺痛。她对这两个孩子的付出,早已超越了本职工作,她为他们做专属错题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陪着搞竞赛集训,她自己都说,付出的心血“一点不比经营一段感情少”。 这句话,也解释了“比离婚还伤心”这种极端的比喻。因为相比还可以纠缠的关系破裂,这种离去是绝对的、无可挽回的。 一个因父母工作搬家,一个被家长送去教育资源更好的私立学校,你没有任何理由去挽留。这不是功利,而是一种精心雕琢的作品被连根拔走后,那种心血白费的痛。 最深的一重失去,是对班级生态失衡的恐惧。尖子生在一个普通班里,绝不只是两个高分那么简单。 他们是班级的“主心骨”,是后面几十个同学埋头追赶的目标。就像拔河比赛,最前面的那两个人铆足了劲,后面的人才会有跟着使劲的信念和节奏。 现在,领头羊没了,最可怕的后果不是分数难看,而是整个班的学习风气可能就此垮掉,其他孩子会迷失方向。老师的无力感正在于此。 这种因家庭、因资源流动造成的优等生流失,是她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的现实。 所以这眼泪,说到底,更是为那留下的几十个孩子而流,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对集体未来可能崩塌的深切忧虑。 所以,这场办公室里的痛哭,不是什么“矫情”。它是一个普通教师在职业规则、情感投入和育人理想三重压力下的真实写照。 当这三层失去叠加在一起时,我们才能真正听懂,那句“比离婚还伤心”,到底有多重。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湖北一班主任办公室大哭,系班内2名优等生转学:比我离婚还难受——2020-12-26 16: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