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身轰炸机首飞,美媒:没有其他国家能媲美。11月14日消息,中国新一代隐身无人轰炸机彩虹7完成了首次公开飞行,美国《防务观察》在报道中使用了没有其他国家能媲美这样的措辞,强调这类无人隐身飞翼轰炸机至今只有中国掌握成熟原型并进入飞行阶段。 最近几天,军迷圈子里炸锅了,中国的新型隐身无人轰炸机彩虹7终于公开露面,完成首次飞行测试。这事儿发生在11月12日左右,新疆马兰基地那边拍到的视频和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美国一些防务媒体直接给出高评价,说这种无人隐身飞翼布局的轰炸机,目前就中国搞出了成熟样机并进入实际飞行阶段,其他国家还真没法比。拿《防务观察》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其他国家能媲美”,这不光是技术炫耀,更是中国在远程打击能力上实打实往前迈了一大步。 先说说这架彩虹7的基本情况。它是航天彩虹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联合搞出来的,属于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外观上就是典型的飞翼设计,没有传统飞机那样的尾翼和垂尾,全身一体化,翼展足有27.3米,机长10米左右,最大起飞重量8吨。动力用的是涡扇发动机,巡航速度0.5马赫,实用升限能到16000米,航程超过11000公里,续航时间最近测试已经拉到24小时。这数据一摆出来,就知道它不是用来遛弯的,而是冲着战略级任务去的,比如深层渗透侦察或者精确打击。 为什么说它是轰炸机?因为彩虹7内置武器舱,能携带多种弹药,包括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负载能力强。隐身性能是它的杀手锏,机身用复合材料和吸波涂层,雷达截面小到能溜过敌方警戒网。比起早前的彩虹系列侦察型,这款直接升级到打击一体,飞翼布局让它在高威胁区待得更久,不用担心飞行员安全。9月16日,马兰基地的24小时飞行测试,就证明了它的耐力,涡扇发动机稳定输出,数据反馈显示振动控制得很好,这为后续实战化铺平了路。 美国媒体为什么这么看重?简单说,中国这几年在无人机领域下足了功夫。从彩虹3、4的出口型,到现在的7,步步为营。彩虹7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跟歼20隐身战机、攻击11无人作战机形成体系,能在西太平洋执行协同任务。美媒分析,这玩意儿一出,改变了区域力量平衡。拿第一岛链来说,从日本到菲律宾、新加坡,那片海域的防空体系大多针对有人飞机或巡航导弹,面对这种长航时隐身无人机,雷达很难锁定,拦截窗口小得多。 中国无人机产业起步早,但高端隐身型是近十年的事。此前的珠海航展上,彩虹7的1:1模型就亮相了,当时参数公布得不多,只知道是飞翼构型。之后几年,低调推进,风洞测试、发动机迭代,一步步来。2024年底,媒体报道说它完成地面试验,进入飞行验证阶段。现在首飞成功,意味着从概念到实物的跨越。相比美国,B21轰炸机还在试飞,保留了有人驾驶舱,犹豫不决。中国这边直接无人化,成本低、风险小,迭代快。这不是吹牛,美国智库报告也承认,中国在无人系统上领先一步,尤其长程隐身打击。 未来怎么走?首飞只是起点,接下来是编队测试、武器集成。预计2026年左右,小批量装备空军或海军航空兵。同期,彩虹9之类的更大平台也在路上,洲际级隐身无人机不是梦。这不光提升威慑,还推动产业链,台州基地的产业化线已经启动,双站部署系统能支持多机协作。美媒的“媲美不了”不是空话,中国路径清晰,专注无人方向,美国还在纠结有人无人混搭,差距拉开是时间问题。美媒的措辞虽重,但也承认技术贡献,推动行业进步。总之,这架无人轰炸机首飞,不是终点,而是新篇章。中国在天空的布局,越发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