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东部集群和第聂伯集群对扎波罗热州胡里艾伯勒(古利艾波列)形成的包围已经很清晰了。之前俄军对乌军防守的重镇都是这样进行包围,并最终占领。现在古利艾波列的乌军如果继续坚守,过不了多久就会像红军城-季米特洛夫的乌军一样被俄军围住,想跑就很难了。 说起这场俄乌冲突里的扎波罗热州前线,最近的动静越来越大,尤其是古利艾波列这个地方。俄军东部集群和第聂伯集群的动作,已经把这个乌克兰防守点围得七七八八了。地图上看,从东北和东南两翼夹击,西北那条路眼看就快堵死了。这套路不是新鲜玩意儿,俄军过去两年多,对乌克兰那些硬骨头据点基本都这么干,先外围蚕食,慢慢勒紧口子,等乌军补给跟不上机动转不开时,再一鼓作气拿下。古利艾波列要是乌军咬牙死守,估计没多久就重蹈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的覆辙,那时候想撤都撤不了,卡在包围圈里动弹不得。 先捋捋俄军这套包围战术的来龙去脉吧。打从2022年全面入侵开始,俄军就没少用这种三面合围的招数。不是说他们多高明,就图个稳当,战场上求快往往求死,求稳至少能少折腾部队。拿顿涅茨克方向的阿夫迪伊夫卡来说,那地方是乌克兰的铁桶阵地,守了快十年,俄军从2023年底开始推进,先用炮火和无人机把外围村子一个个啃掉。东部集群从北边压,南部从南边挤,中间切断公路和铁路补给线。结果呢,乌军坦克和火炮没法及时调头,士兵们弹药一断就只能靠肉搏。到2024年2月,阿夫迪伊夫卡彻底丢了,乌军撤退时损失不小,好几百人被困住没法及时脱身。这事儿ISW的报告里写得清清楚楚,俄军不是靠什么奇招,就靠步步为营,压缩空间到乌军喘不过气。 再看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这俩地方更典型。红军城在顿涅茨克南部,2024年春夏时节,俄军用类似手法,从东边和南边推进,先占了周边几个小村,断了乌军的后勤通道。季米特洛夫紧挨着,也没逃掉。俄军部队分成小组渗透,边打边修临时工事,把包围圈越缩越小。乌军一开始还能反击,可补给线一拉长,燃料和弹药就跟不上,机动部队卡在泥地里动不了。等俄军主力上,外围阵地就一个个崩盘。CNN和纽约时报的报道都提过,这种战术让乌克兰的防御线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不是乌军不努力,是地形和后勤太吃亏,俄军占着人海和炮火优势,慢慢磨也能磨赢。 为什么俄军这么钟情包围?说白了,就是避开正面硬刚。乌克兰有西方援助的无人机和导弹,近身肉搏俄军吃亏大,所以他们学聪明了,先外围封锁,切断水电和运输。补给线断了,乌军阵地就成孤岛,士兵们没法补充,士气自然低落。过去两年,巴赫穆特、索列达尔、玛丽乌波尔,这些重镇基本都这么栽的。巴赫穆特那场仗打了半年多,俄军用瓦格纳雇佣兵从地下隧道钻,边上部队从地面压,乌军退到市区时已经没路了。ISW分析说,这种打法虽慢,但成功率高,部队伤亡可控。相比乌克兰的机动反击,俄军更像下围棋,步步圈地,不求速胜求全歼。 现在轮到扎波罗热州的古利艾波列了。这地方战略位置不一般,扼守着通往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要道,丢了等于打开了南部大门。2024年下半年,俄军东部集群从梅利托波尔方向北上,第聂伯集群从东南河谷推进。7月底,乌克兰南方防区报告说,俄军在古利艾波列前线试探性进攻,两个突破点被打退,但从8月起,雾天和无人机打击帮了大忙。ISW的11月11日报告直指,俄军借着天气优势,推进到莫克里亚利河西岸,第一次在扎波罗热这么深。9月,他们过河后稳扎稳打,拿下三个定居点,外围村子像诺沃乌斯佩尼夫卡和乌斯佩尼夫卡都丢了。 最新情况看,11月上旬,乌克兰总司令叙尔斯基承认,扎波罗热南部丢了至少六个村子。俄军从东北的维塞尔和泽莱尼海设卡,堵了西北退路。第聂伯集群则从东南蚕食,炮火覆盖了索洛德克村一带。乌克兰部队在高利艾波列方向打了六场防御战,勉强守住,但机动空间小了,坦克队没法大范围转移。Kyiv Independent的分析说,俄军这回学乖了,不光靠步兵,还用电子战干扰乌克兰的GPS,补给车队一出门就挨炸。结果,乌军火炮弹药库存告急,阵地间联络断断续续。 你要是问古利艾波列的乌军为啥不早撤?一方面是命令使然,总部想拖住俄军,给其他战线喘息;另一方面,撤退路线就那么一条,西北通道眼看就封。像红军城那时候,乌军守到最后,包围圈一合,伤员和装备扔下一堆跑。季米特洛夫也差不多,俄军切断铁路后,乌克兰的补给卡车全炸道上,部队散成小股没法集结。古利艾波列现在局面类似,俄军推进近十公里,控制区扩展到河谷东岸。Euromaidan Press 11月13日的报道说,乌克兰面临两难:要么扔下古利艾波列转守后线,要么死磕结果像波克罗夫斯克一样慢慢丢。长远看,这套包围战术对俄军有利,对乌克兰是场拉锯。西方援助虽多,但运到前线难,乌克兰部队人手紧,轮换不上。俄军虽伤亡大,但后备兵源足,慢慢磨也能磨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