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原子弹拯救了日本。沈逸:说的对! 这话听着有点反常识,但扒开二战后期的

小茹吖 2025-11-16 22:17:34

项立刚:原子弹拯救了日本。沈逸:说的对! 这话听着有点反常识,但扒开二战后期的历史细节,还真藏着实打实的逻辑。 1945 年夏天,二战已经打到尾声,日本败局已定却死不认输。当时日本高层喊出 “一亿玉碎” 的口号,说白了就是要全民皆兵,把整个日本列岛变成血肉战场。 那会儿日本总人口也就 7200 万左右,所谓 “一亿” 是吹出来的动员噱头,但实打实的动作没少做。 政府给平民发放竹枪、土制手榴弹,甚至让女学生练习拼刺,连 12 岁的少年都被编入 “国民义勇队”,前后动员了足足 600 多万人。 按照日本军方的计划,一旦盟军登陆本土,就用这些毫无作战经验的平民当肉盾,硬生生拖延战争。 盟军原本已经敲定 1945 年 11 月登陆九州的 “没落行动”,根据五角大楼的评估,这场登陆战会造成双方超过百万伤亡,日本平民的死亡人数可能突破千万,整个日本列岛的工业、城市都会被彻底摧毁。 就在这节骨眼上,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8 月 6 日广岛核爆,当场造成约 14 万人死亡,整座城市瞬间沦为废墟;8 月 9 日长崎核爆,约 7 万人丧命,同样是一片人间地狱。 这两颗炸弹直接打懵了日本天皇和军方,原本死扛到底的态度瞬间崩塌,8 月 15 日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从表面看,原子弹确实阻止了本土登陆战,避免了更多人死于战火,这也是 “原子弹拯救日本” 的核心依据 —— 它让日本免于被战争彻底吞噬,保留了基本的国家框架和人口基数。 但项立刚和沈逸的眼光,根本不在 “救了多少人” 上,而在这颗炸弹对日本反思的致命影响。 日本战败后,没经历过本土被全面占领、被彻底打服的过程。他们把失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 “输给了原子弹”,输给了美国的高科技,而不是输给了被他们侵略的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 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导致了战后几十年的反思缺位。 你看德国,二战后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战犯被彻底清算,教科书里明明白白写着纳粹的罪行,总理还在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道歉。 但日本呢?战后美国为了牵制苏联,没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余孽,天皇也没被追究责任。 这些年,日本教科书改了又改,把 “侵略中国” 改成 “进入中国”,把 “南京大屠杀” 淡化成 “南京事件”,甚至干脆删除相关内容。 从 1985 年开始,日本多位首相先后参拜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 14 名甲级战犯,这简直是在给侵略历史招魂。 这背后,就是原子弹造成的认知错位 —— 他们觉得自己是 “核爆受害者”,却忘了自己是侵略战争的始作俑者。 沈逸说,只有经历 “一亿玉碎” 的失败,日本才可能真心反思。这话戳中了要害。 战争的本质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日本发动的是反人类的侵略战争,本该在彻底的失败中认清自己的罪行。 但原子弹的出现,让他们有了借口,有了逃避的理由。他们没尝到全民皆兵、国家被彻底打垮的滋味,没真正体会到被侵略国家人民的绝望,所以始终不肯正视历史。 这种不彻底的失败,就像一颗毒瘤,几十年后还在发酵。 所以项立刚说原子弹拯救了日本,不是赞美原子弹,而是客观陈述一个事实 —— 它让日本免于被战争彻底摧毁,却也让他们失去了真正反思的机会。 沈逸的认同,恰恰点出了问题的核心:没有彻底的失败,就没有真正的认错。 如果未来再发生战争,要想让日本真正接受失败,避免历史重演,就必须在日本本土作战。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