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106.28万辆; 2016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114.2万辆; 2017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79.4万辆; 2018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74.6万辆; 2019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65.3万辆; 2020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58.7万辆; 2021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57万辆; 2022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38.5万辆; 2023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30万辆; 2024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15.7万辆; 2025年,北京现代在中国销量预计8-10万辆。 曾几何时,北京现代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仍无法满足市场对伊兰特、索纳塔等车型的需求,4S店挤满了提车的消费者,经销商们赚得盆满钵满,当时的北京现代,是继大众、通用之后,第三家在中国年销破百万辆的合资车企。 索纳塔和伊兰特凭借节油耐用、维修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北京、重庆等城市的出租车主力军,逐步取代了捷达、富康、夏利,迅速建立起良好口碑。 北京现代的精准定位,比德系、日系车便宜,比国产车质量好,主打性价比。 巅峰时期,现代仅在北京就有28家经销商,目前就剩下三四家了。其中还有两家不想卖车,靠给老车主做维修保养维持经营。现代在中国市场的没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 比亚迪、长安、吉利等本土车企,从设计、技术到质量都有了质的变化。比亚迪2024年销量超过300万辆,现代和起亚2024年在华总销量32万辆,还不及比亚迪的月销量。 现代汽车在电动化转型中也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2016年,北京现代就发布了新能源NEW计划,曾推出索纳塔插电混动、昂希诺纯电等车型。但这些产品多是“油改电”车型,市场竞争力不足,后续更新迭代缓慢,在新能源市场存在感近乎为零。 当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超过50%时,现代直到2025年才将新能源定义为品牌元年,明显错过了最佳时间窗口。 现代汽车若想在中国市场重生,必须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不仅仅是把中国视为全球销售区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