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

韫晓生 2025-11-16 16:55:50

[太阳]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印度经济未来可能超车。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是新加坡和印度越走越近的现实。   (信息来源:腾讯网——从人口数据到产业实力,剖析李显龙中印发展预测及新加坡利益诉求) 10 月 27 日,英国伦敦查塔姆研究所的论坛上,李显龙盯着人口结构大做文章,一边说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口红利快没了,一边夸印度有庞大的年轻劳动力,未来有望在经济上实现超车。   这番话听着不像随口说说,其实不光是对中印人口和经济关系的片面解读,更藏着新加坡和印度越走越近的现实,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经济算盘。   新加坡一直走着 “大国平衡” 的外交路线,这些年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加坡心里难免犯嘀咕,害怕自己在区域格局里的自主空间被挤压。   而印度作为南亚大国,经济稳步向前,人口还成了全球第一,自然就成了新加坡眼里平衡区域力量的重要棋子。   更关键的是,新印合作早就热络起来了,2015 年两国就升级成了战略伙伴关系,2024 年 9 月新加坡总理还特地和莫迪见面,签了不少合作协议,关系又近了一步。   印度的大市场和人口潜力对新加坡这个资源匮乏、全靠国际贸易吃饭的国家来说,实在太有吸引力了,既想借着印度的发展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想推一把印度崛起,搞个区域力量制衡的局面。   再加上区域贸易格局变了样,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越做越大,中老泰多式联运、中缅通道这些货运线路陆续开通,新加坡赖以为生的马六甲海峡战略地位受了威胁,这才急着加快和印度的合作,保住自己在亚洲贸易里的优势。   不过,李显龙拿人口结构说事儿,确实戳中了当下全球关注的焦点。   2024 年,印度人口正式坐上全球第一的宝座,人口中位数才28 岁,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 65% 以上,妥妥的 “年轻型社会”,还在搞工业化,年轻人自然被当成了经济发展的“香饽饽”。   反观中国,老龄化、少子化越来越明显,2024 年人口中位数已经涨到39.6 岁,65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到 15.6%,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慢慢下降,人口红利减弱成了大家讨论中国经济前景时常提的话题。   但李显龙把人口结构当成了判断经济潜力的唯一标准,这话明显太片面了,完全忽略了产业基础、劳动力素质这些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这也成了后来大家争论的核心。   他这番言论一出来,印度媒体先炸了锅,特意放大报道,把这当成国际社会认可印度经济潜力的铁证,不少印度民众看了之后,对本国经济发展更有信心了。   可国际上理性的声音大多不买账,觉得经济发展哪儿能只看人口数量?印度虽然年轻人多,但短板也很突出:基础教育跟不上,青年失业率超过 16%,女性出去工作的比例也低,这么多年轻人没法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动力,人口红利根本落不了地。   而中国面对老龄化,不光把银发经济做得风生水起,市场估值都突破 12 万亿元,还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领域搞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用技术进步弥补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同时优化教育、试点延迟退休、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多管齐下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李显龙的话让新印关系更热了,为两国后续的合作造了势,也让东南亚和周边国家看明白了新加坡的 “平衡术”,不少国家在和中印打交道时,都开始更看重区域力量格局的变化。   中国官方回应低调且理性,外交部在例行发布会上只说老龄化是全球趋势,中国正在积极应对,但这番言论也让国际社会更关注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实际行动和综合经济实力。   说到底,李显龙在伦敦说的这番话,既是对新印合作走近的呼应,也是在公开表达新加坡的区域平衡战略。   虽然他对中印经济前景的判断因为片面引发了争议,但这事背后藏着的问题,值得国际社会关注和思考。而中印两国在应对自身发展挑战、推动区域合作时的做法,也能给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不少借鉴。

0 阅读:69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