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36天后,荷兰终于妥协:管理权回归中方,斯霍夫已通告全球 11月初的布鲁塞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16 16:20:43

断供36天后,荷兰终于妥协:管理权回归中方,斯霍夫已通告全球 11月初的布鲁塞尔街头,几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门店早早关了门,玻璃门上贴着的“库存告急”告示被秋风卷得边角发卷。 没人会想到,这场席卷欧洲汽车业的“停产恐慌”,根源竟藏在一家荷兰半导体公司的管理权之争里——36天前中国商务部那句“暂停安世中国子公司产品出口”的公告,终于在这天迎来了终局:荷兰看守政府首相斯霍夫通过外交渠道通告全球,正式归还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完整管理权,此前被冻结的资产也全部解冻。 要理清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说说安世半导体到底有多“金贵”。这家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的荷兰企业,这些年靠着中资注入的研发资金,早就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站稳了脚跟。 别小看这“功率半导体”,它可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源心脏”,从电池管理到电机驱动都离不了。到2024年时,安世的小信号MOSFET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车规级PowerMOS市占率也排到了全球第二,全球近四成的新能源汽车都在用它的芯片,而更关键的是,它的封装测试环节有七成集中在中国内地的工厂。说白了,安世就像一条横跨中荷的产业链纽带,中国攥着最关键的制造环节。 荷兰方面显然是打错了算盘。9月30日,就在美国抛出“50%穿透规则”的第二天,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发难,不仅冻结了安世价值147亿元的全球资产,还逼着企业里的外籍高管发难,向法庭申请罢免中方管理团队。 更离谱的是,荷兰法庭连开庭审理、让中方辩护的环节都省了,10月7日就火速裁决:剥夺中方管理权,派外籍人士接手。这哪儿是所谓的“司法公正”,明摆着是借着美国的势头搞“产业掠夺”,闻泰科技几次派人沟通,对方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就拿“当地法规”当挡箭牌。 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10月4日,商务部直接发布公告,暂停安世中国子公司的产品出口。这一下算是捅了马蜂窝,原本顺畅的产业链瞬间卡了壳。安世在荷兰的芯片设计部门倒是能画图,但没有中国工厂的封装测试,画好的图就是一堆没用的代码。 最先慌神的是欧洲车企,德国某知名车企的生产线刚停了两条,就有工人在论坛上吐槽“再不开工房贷都要还不上了”;比利时一家车厂更直接,公开说库存的安世芯片只够撑15天。特斯拉、西门子这些安世的大客户也坐不住了,纷纷给荷兰政府发函,直言“再折腾下去,我们只能把工厂搬到中国去”。 这36天的博弈,彻底暴露了欧盟的底气不足。前两周荷兰还嘴硬,说要联合德国、比利时建“替代供应链”,结果调研数据一出来就傻了眼:车规级芯片的认证周期至少要18个月,就算现在紧急建厂,没有中国的封装测试技术,造出来的芯片也过不了车企的质检。 更打脸的是,他们喊着“战略自主”,可安世在中国的工厂一停,欧洲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就显示,车规级芯片的价格一周内涨了3倍,仅德国汽车业每天的损失就超过2亿欧元。工会的抗议声越来越大,荷兰看守政府首相斯霍夫的办公室电话都被车企和工会打爆了,毕竟谁也不敢拿数百万工人的就业开玩笑。 转折点出在第30天,荷兰经济部悄悄派人找到中国驻荷使馆,试探着谈管理权归还的事。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必须恢复闻泰科技的完整管理权,冻结的资产全部解冻,之前的非法裁决要公开撤销。 这时候的荷兰已经没了讨价还价的资本,11月9日,斯霍夫以看守政府首相的身份发布全球通告,承认此前的裁决“存在程序瑕疵”,宣布将管理权和资产全部归还中方。消息一公布,安世中国的工厂当天就恢复了生产,德国车企的生产线也连夜重启,有工人拍了车间复工的视频,配文“终于不用怕失业了”。 其实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想着“搞对抗”。就像商务部发言人后来回应的,暂停出口只是为了维护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这跟国际上通行的“保护海外投资”原则完全一致。 而且中方手里的牌远没打光,前三季度安世对欧洲的芯片出口不仅没降,还因为东南亚车企的订单增长涨了12%,就算欧洲市场暂时波动,也影响不了整体盘。反观荷兰,经此一役,“商业诚信”的招牌碎了一地,不少中资企业都开始重新评估对欧投资的风险。 这场风波最该让欧洲明白的是,现在的产业链早就不是“谁卡谁脖子”那么简单,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荷兰想借着美国的势力抢别人的产业成果,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斯霍夫在通告里说“要维护供应链稳定”,可早有这觉悟,当初就不该搞这种明火执仗的夺权。说到底,所谓的“战略自主”从来不是靠抢别人的企业实现的,真有本事,倒是拿出能替代中国封装测试技术的硬实力来——可惜,这36天的慌乱已经证明,他们还真没这个底气。

0 阅读:102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