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号,中日围绕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相关言论,博弈愈演愈烈。现在似乎是时

鉴清评趣 2025-11-16 12:08:37

11月15号,中日围绕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相关言论,博弈愈演愈烈。现在似乎是时候评估一下,到底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以及这次博弈将会如何收场呢? 高市早苗作为日本极右翼代表人物,她自上任以来便将“台湾牌”作为凝聚国内保守势力的工具。11月13日,她在国会答辩中公然宣称,若中国大陆对台动武将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 这一表述彻底撕破了日本官方长期维持的“战略模糊”面纱,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国家安全直接绑定。更值得警惕的是,她同步推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计划重新审视“无核三原则”,甚至考虑采购核潜艇——这些动作与美国“印太战略”形成危险共振,暴露出日本试图通过军事松绑实现“正常国家化”的野心。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而犀利。外交部连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发言人林剑四问日本:是否要重蹈军国主义覆辙?是否要再次与中国人民为敌?是否企图颠覆战后国际秩序?这些质问直指日本历史罪责,揭露其挑衅行为的本质。 与此同时,中国在联合国会议上首次将冲绳问题端上国际舞台,明确认定冲绳人为“原住民”,要求日本正视殖民统治历史。这一招堪称“攻心为上”——冲绳自1879年被日本强行吞并以来,长期承受美军基地重压,当地民众对“被牺牲”的命运早已不满。 中国此举不仅动摇了日本“单一民族国家”的叙事根基,更在冲绳内部引发连锁反应:当地“琉球独立”相关网络搜索量一周内激增300%,玉城丹尼知事公开要求日本政府交代作战计划,避免冲绳成为炮灰。 军事层面的威慑同样不容忽视。解放军在东海方向已形成立体化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055型驱逐舰配备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达1500公里,可覆盖日本全境;福建舰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台海,配合东风-17/21型导弹的全域覆盖能力,构成对第一岛链的绝对压制。 反观日本,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仅能应对有限威胁,F-35B舰载机尚未形成有效核威慑能力。更讽刺的是,日本防卫省被迫推迟原定4月的对华经济对话,暴露出其“经济依赖中国、军事对抗中国”的矛盾心态。 2025年前三季度中日双边贸易额高达2670.7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一旦关系破裂,日本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将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是日本对历史周期律的误判。8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以“满蒙生命线”“大东亚共荣圈”为借口发动侵略,最终在1945年遭遇灭顶之灾;80年后,高市早苗之流试图用“存亡危机事态”为武力介入台海寻找借口,本质上是重蹈覆辙。 不同的是,今日中国已具备捍卫核心利益的绝对实力:从经济总量是日本的3倍,到军事科技领域的全面赶超,再到国际话语权的显著提升,任何外部干涉势力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国内对此并非铁板一块。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直呼高市言论“很危险”,冲绳民众多次举行反战集会,最新民调显示超六成日本民众反对直接参与台海战争。 这种分裂反映出日本社会的深层矛盾:右翼政客为选票绑架国家利益,军工复合体为消化过剩产能制造危机叙事,而普通民众则不愿成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当前局势已进入关键临界点。中国已明确划出红线:若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这一表态不是威胁,而是基于实力的战略自信。 日本若继续在错误道路上狂奔,等待它的将是历史罪责与现实代价的双重清算——新仇旧账一起算,绝不是一句空话。 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早已写在历史规律中: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阻挠中国统一和复兴的行为,都注定失败。日本右翼势力若执意玩火,最终只会烧毁自己精心构建的“正常国家”幻梦。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2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