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援助应立法,不能由一人或某一个部门说了算。 善心出发,良言善语,自己出于好心,想帮人一把,结果人家把你当空气,甚至冷言冷语,自己心里很不爽。 你帮人家好心被当成了理所应当,心里不爽可以理解,但是下次人家求助你还帮吗? 其实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善良都得带点“分寸感”,没规矩的付出只会让善意变得廉价。很多人早就想通了,善良不是傻大方,帮人是情分不是本分,要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下次自然要掂量掂量值不值。 国家层面的对外援助更是如此,这可不是花小钱办小事,每一分钱都连着民生福祉,哪能凭一时兴起拍板?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和规范流程,很容易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甚至可能让援助变成“养虎为患”的隐患。 真正靠谱的援助,该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双向奔赴,而不是单方面的无条件付出。立法不是否定善意,而是给善意装一道“安全阀”,既保证援助的初衷不跑偏,也不让宝贵的资源白白浪费。 你觉得对外援助还该加上哪些约束条件?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