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据越南及海外媒体报道,越南方面突然宣布了相关人事变化。 说回大家关心的点,外界更在意的是这轮人事会不会牵动越南的防务节奏,我的判断是节奏不会乱,但路子会更讲究成本和可持续。 海上这块最稳的支点还是那6艘636.1型“基洛”潜艇,2014到2017年陆续到位,一直是越南水下力量的主心骨。对照隔壁菲律宾至今还在筹备潜艇计划,越南的水下态势不太可能因为人事变化就停摆。核心意思很明确:保障海上存在是底线。 不难看出,越南在防务方面的策略向来是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不像某些大国那样急于求成,追求声势浩大的军备竞赛。从近年来的动作来看,越南对于军备的投入更多的是精打细算,尽量在有限的预算内确保最有效的战力。6艘“基洛”潜艇的投入,正是这种策略的体现。它们不仅是越南海军水下力量的“定海神针”,在战略意义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说到这,咱们不得不提一点,虽然越南的水下力量相对稳定,面临的挑战却也不少。东南亚地区的海上争端不断,尤其是南海问题。越南在这片海域的存在感,是保持海上利益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在资源丰富的海域中,越南显然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有利的地理位置。所以,尽管内部可能存在一些人事变化,外部的压力依然让越南无法放松对海军力量的投入。 换句话说,越南的防务战略,不仅要看其国内政策的调整,还要看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南海问题日益复杂的今天,越南的防务思路显然更加注重长远布局和实际可行的战力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在潜艇建设方面保持着较高的投入,不仅仅是数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技术的提升。相比一些国家,越南对海军的依赖和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不过,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越南过于专注于海上力量的建设,忽视了空中和陆地防御的均衡发展。毕竟,在现代战争中,海军和空军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致胜法宝。尤其是在面对强大的邻国时,单纯依赖潜艇和水面舰艇,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使是在海上战争中,空中打击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越南是否能在这一点上找到合适的平衡,值得关注。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越南的防务支出与其经济状况的关系。近年来,越南的经济增长势头不错,但在军事领域的投入是否能持续?毕竟,军事建设往往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地缘政治的变化,可能会对越南的军事支出带来一定压力。如果经济发展出现瓶颈,越南的防务计划可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高成本的装备采购,可能会受到优先级的调整。 但就目前来看,越南显然还在军备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它们对于防务的态度更加务实,既不盲目追求军备竞赛的“面子”,也不忽视军事能力的“底线”。在南海的风云变幻中,越南显然深知,保持海上存在、确保战略主动,才是国家安全的关键。 至于人事变化对越南防务的影响,虽然无法完全排除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但从现有的趋势来看,越南的防务节奏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无论是潜艇的持续更新换代,还是对防务资金的合理规划,都表明越南在防务上采取的是一种更为务实和精细的策略。因此,越南的防务未来,可能会更加注重效率、可持续性以及与外部力量的平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越南防长 美国想拉拢越南 越南产业升级 越南局长 台风对越南影响 越南防务选择 越南产业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