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契约精神是“双标”?七年前,咱们真金白银买下伦敦泰晤士河边上一块地,准备盖个

洞察观史 2025-11-15 18:46:15

西方契约精神是“双标”?七年前,咱们真金白银买下伦敦泰晤士河边上一块地,准备盖个新大使馆。结果英国首相府表示,不承认任何先前的。 最近英国副首相安吉拉·雷纳要召集议会的消息,让一桩拖了七年的事又被翻了出来。 咱们2018年花2.55亿英镑,买下了伦敦塔附近那处有近千年历史的皇家造币厂原址,计划建一座70万平方英尺的新使馆。钱早付清了,手续也按英国规矩办的,结果到现在规划许可还没拿到,英国方面连之前认可的条款都开始不认账了。 往回数七年,2018年那笔交易在伦敦地产圈挺受关注的。皇家造币厂那地方可不是普通地块,当年英镑就是在这儿铸造的,位置就在泰晤士河边,离伦敦塔桥就几步路,属于核心中的核心。 当时咱们和地块原所有者签的合同里,明确写了允许用于使馆建设,英国土地注册部门也给了合法凭证,怎么看都是板上钉钉的事。 谁能想到,2019年英国保守党政府换届后,这事儿就开始卡壳了。先是规划部门说要“重新评估历史建筑保护”,把审批时间从3个月拖到6个月。等咱们按要求补充完材料,又说要“征求周边居民意见”,可周边居民压根没收到过正式征询函。 更有意思的是,2025年3月有英媒爆料,副首相雷纳要在10月召集议会做最终决定,这已经是第五次推迟最终答复了。 咱驻英使馆发言人2024年8月就没忍住公开表态,说规划方案早就通过了英国专业机构的评估,从历史保护到消防安全全符合标准,全程都踩着英国的规矩走,就盼着英方履行该尽的义务。 到了2025年9月,咱们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直接点题,外交馆舍建设本该是东道国的义务,中英都有在对方首都建馆的需求,总不能只让一方配合吧? 这事儿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英国政客天天把“契约精神”挂在嘴边。他们总说商业合作要讲信用,可轮到国家之间的正规交易,就开始玩“拖字诀”。 有网友调侃,英国的契约精神跟超市里的临期商品似的,对自己人是新鲜货,对咱们就成了过期品,连包装都懒得换。 咱看看英国对自己盟友是啥态度。2010年美国要在伦敦建新使馆,从购地到拿到规划许可只用了14个月,期间连一次公开听证会都没开。同样是使馆建设,美国的方案里还有超高建筑,按英国的历史保护规定本应受限,结果一路绿灯。 再看咱们的方案,只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部分重建,高度还没超过周边的写字楼,却被反复挑刺。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历史保护问题,就是政治因素在作祟。2019年后英国跟着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不少保守党政客把使馆建设当成了“对华强硬”的筹码。 可他们忘了,那地块是咱们真金白银买的,产权清清楚楚,就算要拖延也得有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吧?总不能拿“我心情不好”当借口。 有个细节挺耐人寻味,皇家造币厂原址当年卖给咱们的时候,英国政府还收了一笔不菲的土地增值税。 现在拖着不给规划许可,等于收了钱却不办事。要是普通企业这么干,早被投诉到消费者协会了。你们要是花上亿买了块地,对方一直拖着不给办证,你会怎么处理?评论区聊聊你的招儿。 更关键的是,这事儿还违反了国际规矩。1961年生效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22条写得明明白白,东道国要“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为使馆建设提供便利,不能无故拖延。 咱们把公约条款摆到英国面前,他们要么装没看见,要么说“英国有特殊情况”,这哪是讲规矩,分明是耍无赖。 英国最近还在吆喝着吸引中国投资,可连已经成交的地块都保障不了建设,谁还敢来?2024年中英贸易额比前一年降了8%,不少中国企业就是担心英国政策不稳定。就像咱们买东西,店家要是收了钱不发货,下次肯定不会再光顾了。 国际交往里,信誉比什么都重要。英国总说自己是“规则制定者”,可规则要是只对别人管用,对自己无效,那这套规则早晚会被抛弃。皇家造币厂那地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国家所谓“契约精神”的真面目。 真要是想好好合作,就得拿出诚意,总玩双标耍手段,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2025-6-9 美威胁英“别批准中国建新使馆”,专家:美方“提醒”更像是“情绪表达”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