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遭日寇残忍摧残九个月,盐烙伤口深入骨髓,铁具紧锁烙铁电刑七小时,却依然不屈服!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日军的酷刑清单里,盐烙、电刑只是冰山一角。赵一曼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核心骨干,带领队伍在白山黑水间多次重创日军补给线,炸毁敌军据点,成了日寇眼中最棘手的“眼中钉”。他们以为抓住赵一曼,就能撬开抗日联军的部署机密,却没料到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骨头比钢铁还硬。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战斗中腿部中弹被俘,日军当即对她展开审讯。最初的几天,敌人还试图用“软化政策”诱降,许以高官厚禄,换来的却是她义正辞严的痛斥。“你们这群侵略者,抢占我国土、屠杀我同胞,总有一天会被赶出中国!”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日军,也拉开了长达九个月的酷刑序幕。盐粒撒在刚被烙铁烫伤的伤口上,滋滋作响的灼痛感顺着神经蔓延全身,她疼得浑身颤抖,却始终咬着牙没吭一声;特制的铁具紧锁四肢,7个小时的电刑让她多次昏迷,醒来后第一句话仍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想从我嘴里套出一个字,绝无可能!” 翻开《东北抗日联军史料》记载,日军曾在审讯记录中写道:“该犯态度顽固,多次审讯无果,刑罚对其无效。”他们哪里知道,支撑赵一曼熬过酷刑的,是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解放的信念。在狱中,她趁着看守不备,用碎碗片在墙壁上写下对儿子的思念,字里行间没有丝毫软弱,只有“母亲是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而死,死得光荣”的坚定。即便身体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她依然坚持给难友们讲革命道理,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希望。 日军的残忍远超常人想象,他们见酷刑无法奏效,竟用更恶毒的手段摧残她的身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甚至用烧红的铁针穿刺手指。九个月里,赵一曼的身体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腿部的枪伤因为得不到治疗,加上反复的酷刑摧残,已经严重溃烂,但她的意志从未动摇。有看守被她的气节打动,偷偷给她送药,她却婉言拒绝:“把药留给更需要的人,我这点伤,死不了。” 1936年8月2日,日军见实在无法从赵一曼口中得到任何信息,决定将她公开处决。行刑前,她向日军提出最后一个请求:给儿子写一封信。在信中,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提及遭受的酷刑,只是叮嘱儿子“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死”,希望他长大后能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刽子手的枪口对准她时,赵一曼昂首挺胸,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响彻刑场,年仅3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如今,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安全的街道上,享受着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却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无数像赵一曼这样的先烈用血肉换来的。他们在最黑暗的岁月里挺身而出,用钢铁般的意志对抗侵略者的残暴,用生命诠释了“民族气节”这四个字的重量。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历史离我们太远”,甚至对先烈的事迹一无所知,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忽视先烈的牺牲,就是对民族精神的亵渎。 赵一曼的故事不是尘封的史料,而是鲜活的警示——民族的脊梁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危难时刻,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用信念和勇气铸就的。我们或许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直面枪林弹雨,但应该传承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初心,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