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三年的“北溪”爆炸案突然甩出戏剧性新剧情——德国放话称,乌克兰前总司令扎卢日内是幕后主谋。 去年这时候,他还是西方捧的“抗俄英雄”,如今陡变头号嫌犯,这光速变脸比电视剧还离谱。德国还说行动是6名特种兵+2名潜水员干的,租游艇、持假护照,接应车挂乌外交牌照,连驻波武官都掺了一脚。 但这套说辞漏洞根本兜不住:波罗的海是丹瑞声呐密集区,作业水深80米,得专业深海能力+精准情报+避监控航线——当时乌正和俄激战,哪来闲钱闲人搞这高难度操作? 所谓“铁证”更是可笑,就一张高速模糊照片,靠商用人脸识别定身份,这证据放法庭都站不住脚。 再看谁是真赢家:北溪炸后欧洲气价涨50%,美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从220亿方飙到560亿方,挪威2022年油气收入暴增300%——乌半毛钱好处没捞着。 更巧的是,扎卢日内年初刚被泽连斯基撤职,德国这时候放料,明摆着是帮泽清政敌+转移欧洲对能源涨价的怒火,一石三鸟的操作太明显。 这事儿最可怕的是,当能源设施、海底通道成博弈牺牲品,今天炸管道,明天就能剪电缆。规则崩坏后,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谁都可能是下一个代价承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