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无畏!”广东广州,一失主手机不慎丢失,电话沟通后,发现被一名女子捡到,但

一叶知大事 2025-11-14 11:45:28

“无知者无畏!”广东广州,一失主手机不慎丢失,电话沟通后,发现被一名女子捡到,但对方却拒绝归还,报警后找到女子时,她正在网吧刷机,最离谱的是,面对民警,女子理直气壮地表示:这是我捡的,我有权不还!   11月11日,广东广州的一位市民不小心弄丢了自己的手机,这部手机里存着工作文件、家庭照片和各类重要账号,对失主来说意义非凡。   发现手机不见后,失主第一时间拨通了自己的号码,电话很快被接通,但没说上两句话就被匆匆挂断,之后再打过去,听筒里只剩下无人接听的忙音。   意识到对方可能没有归还的打算,失主没有慌乱,而是借助手机自带的定位功能,很快锁定了设备所在的大致区域,随后果断报警求助。   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与失主汇合,根据定位信息一路追踪,最终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目标。   此时,一名女子正拿着失主的手机操作,看样子是在进行刷机操作,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清除手机里的原有数据,让这部手机能被自己正常使用。   失主见状,立刻上前用自己设置的密码解开了手机锁,这一举动让女子瞬间变得情绪激动。   她不仅没有丝毫愧疚,反而当场与失主发生争执,甚至突然从一旁民警的手中将手机夺了过去,嘴里还大声叫嚣着,让失主有本事就去法院起诉自己。   之后,女子还试图转移场景,提议换个地方继续争执,被失主当场点破,反问她是不是此刻才觉得丢脸。   整个过程中,女子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逻辑”,反复强调手机是自己捡来的,又不是偷偷摸摸盗取的,所以自己有权利决定给或者不给。   从最初挂断失主的电话拒绝沟通,到面对民警调解时依旧态度强硬,再到抢夺手机的过激行为,女子的一系列操作,都暴露了她想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的主观意图。   这种将拾获物品等同于合法占有的想法,显然是对法律和公序良俗的误解。   对于这起事件中的行为性质,专业律师给出了明确的说法,该行为涉嫌侵权。   律师解释,拾得他人遗失物后,按照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拾得人有义务及时返还给权利人,这并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女子捡到手机后,不仅拒绝归还,还通过刷机的方式试图改变手机的归属状态,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单纯的不当得利范畴,更符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特征,已经涉嫌盗窃未遂。   拾金不昧是流传已久的传统美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也一直提醒着人们,获取财物必须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   手机作为失主的私人财物,即便不慎遗失,其所有权也从未发生转移,拾得者没有任何权利对其进行处置。   女子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说到底还是贪心作祟,误以为“没人发现就没事”,却忽略了法律的约束和良心的审视。   失主丢失财物后焦急寻找是人之常情,借助定位和警方力量找回物品的做法合理合法;   捡手机的女子或许最初只是偶然拾获,但后续的拒绝归还、刷机、抢夺等行为,已经一步步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遗失与拾获场景并不少见,处理这类事情的原则其实很简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该有非分之想,拾获他人财物后主动归还,既是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也是对自身道德底线的坚守。   法律不会因为“是捡来的”就纵容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公序良俗也不会容忍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明白的基本道理。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1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