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78亿吨,但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油不采,年年还得花大价钱进口? 先说说塔克拉玛干这地方的环境恶劣,地面全是流动沙丘,一脚踩下去能陷半腿深。 开采石油可不是挖个坑就能出油,得先修路、建钻井平台、铺输油管道、盖员工宿舍和配套设施,这些在沙漠里建起来比在平原难上十倍 。就说修路吧,流动沙丘会随时掩埋道路,今天修好明天就可能被风沙盖了,得常年派人清理; 钻井平台要抗住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和零上四五十度的酷暑,还得防着沙尘暴把设备砸坏; 员工的吃喝拉撒、物资补给都得从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外的城市运进去,光运输成本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更别说人员长期在极端环境下工作,身体和心理压力都扛不住。 沙漠下面的油可不是 “躺平” 等着被采,反而藏得深、藏得怪。塔克拉玛干的油层大多埋在地下 3000 米甚至更深的地方,比很多平原油田深得多,钻井难度极大。 而且沙漠地区的地质结构特别复杂,地下全是断裂带、盐丘和不稳定的岩层,钻井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井漏、井喷,不仅会浪费资源,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更要命的是,开采石油离不开水。 钻井需要水冷却钻头,压裂油层需要大量水把油挤出来,采油过程中也需要水辅助,可塔克拉玛干最缺的就是水,周边根本没有足够的淡水来支撑大规模开采,总不能把长江、黄河的水千里迢迢引到沙漠里来吧?那成本比采油还高。 还有个绕不开的经济账,开采成本实在太高,远不如进口划算。 国际上的石油价格波动很大,而中东、俄罗斯这些地方的石油开采成本低得吓人,一桶油可能只要十几美元,运到中国的成本也不算高。 可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就算克服了环境和地质难题,开采一桶的成本可能要几十美元甚至更高,要是遇到国际油价下跌,比如跌到 30 美元一桶,那开采出来就是亏本买卖,纯属吃力不讨好。 我国现在大量进口石油,其实是算过 “经济账” 的。 先用别人的低成本石油满足当下需求,把自家难采的石油当成 “战略储备”,等将来国际局势紧张、油价暴涨,或者遇到石油禁运的时候,再动用自己的储备,这样才是长久之计,而不是脑子一热就去挖自家的 “硬骨头”。 更重要的是环保压力,这道红线谁也不能碰。塔克拉玛干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里面有独特的胡杨林、梭梭树,还有藏羚羊、野骆驼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它们的栖息地本来就脆弱,一旦大规模开采石油,修路、钻井会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占用动物栖息地; 要是发生原油泄漏,哪怕只是少量,也会污染沙漠里稀缺的地下水和土壤,而沙漠地区的生态恢复能力极差,一旦破坏,可能几百年都恢复不过来。我国现在一直强调绿色发展,不可能为了采油就牺牲生态环境,这不符合长远利益,也对不起子孙后代。 而且大家别以为我国完全没开采,其实已经在适度开发了,比如塔河油田、轮南油田这些,都是在技术成熟、环保可控的前提下,小规模、高效益地开采,主要是为了积累沙漠石油开采的技术经验,而不是大规模盲目开采。 这些油田的产量虽然不算特别高,但能帮我们摸清沙漠油藏的规律,攻克钻井、抗风沙、节水采油这些技术难题,等将来技术更先进、成本降下来、环保措施更完善了,再逐步扩大开采规模,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