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张学良娶了比自己大6岁的于凤至,洞房花烛夜,两人刚缠绵结束,于凤至趴

易云的世界 2025-11-13 15:20:19

1916年,张学良娶了比自己大6岁的于凤至,洞房花烛夜,两人刚缠绵结束,于凤至趴在张学良的肩头:“答应我一件事情,以后不管怎样不能带别的女人回家!”   张学良捧着于凤至的脸狠狠亲了一口:“放心吧,我就喜欢沾你这枝花”没曾想,很快他便把一个女人带回了家!   于凤至出身富商之家,其父于文斗是奉天著名的大商人,张作霖看中的是于家的财力和背景,而于家看中的,是张家日渐上升的军阀势力。这桩婚事说白了,是一场互相成就的交易。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交易里,最先动了真情的,是这个大他六岁的女人,婚后的生活一度平静,于凤至对张学良百般照顾,像姐姐,更像母亲。   她知道丈夫年纪尚小,心性未定,便不计较他的轻狂与任性,只求他能慢慢懂得责任与家庭。   张学良从小在父亲张作霖的庇护下长大,耳濡目染的是军阀的豪气与风流,很快便养成了“哥们义气”和“女人成群”的习性。他虽娶了于凤至,却从没打算做个忠诚丈夫。   1921年一个名叫赵一荻的女子出现了,赵一荻是北平政界名人赵铁桥的女儿,出身官宦之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容貌更是清丽脱俗。   她和张学良初次相识,是在一次舞会上,那天她身穿白纱,随父亲出席政界宴会。张学良一眼就看中了她,连酒杯都没拿稳,他主动邀请她共舞,赵一荻略显羞涩,却也没有拒绝。这一晚,张学良便彻底动了心。   起初他只是找机会见她、请她跳舞、送她首饰。赵一荻并非无知少女,她知道张学良已有妻子,于是多次婉拒。   但张学良不是一般男人,他有钱、有权、有手段,也有耐心,他对赵一荻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追求,甚至不惜动用父亲的关系,帮赵家解决政治难题。   赵一荻终于动心,她搬进了张家,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地住进了宅院,于凤至得知后,整整一夜未眠,她没有争吵,也没有哭闹,只是第二天默默地搬出了主屋,把自己安置在偏院。   她没质问张学良,也没找赵一荻麻烦,只在饭桌上淡淡问了一句:“她,是你答应不带回家的那个人吗?”张学良沉默了。   从那天起,于凤至就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参与张家的大事,也不过问张学良的交际,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孩子身上,尤其是他们的长子张闾初,她明白在这个家里,感情敌不过现实,而现实敌不过男人的野心和欲望。   尽管如此,于凤至依然保持着大妇的体面,张家上下,佣人管家,没人敢在她面前提“赵一荻”这三个字。   但赵一荻却越来越受宠,她年轻、漂亮、懂得分寸,最重要的是,她不争名分。她知道张学良心中仍有愧,所以从不向他要承诺,只给他温柔和安慰,张学良对她越来越依赖,甚至在1930年代动荡时期,还曾带她远赴欧洲避风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作霖已逝,张学良成为“东北少帅”,权力在握,但国家动荡,内忧外患,他忙于政务,赵一荻则陪他奔波,而于凤至,则彻底被搁置在了家中。   1946年,她带着孩子远赴美国,定居旧金山。从此,夫妻二人再无实质联系。张学良继续与赵一荻生活,虽然没有合法婚约,但赵一荻陪他走完了后半生,而于凤至,则在异国他乡,独自守着那段不被兑现的誓言。   很多人说,于凤至是那个时代最悲情的女人。她聪明、能干、温柔、隐忍,却终究敌不过男人的浪漫与多情,也有人说赵一荻才是赢家,她没有名分,却得到了张学良所有的柔情与陪伴,直到晚年。   可真相呢?张学良晚年在台湾被软禁长达50年,赵一荻始终陪伴左右,两人相依为命。但张学良却在晚年回忆录中写道:“我的妻子于凤至,是我最对不起的人。”   这句话,也许是他对青春、对诺言、对一段旧爱的忏悔,这段三人纠葛,历经半个世纪,最终成了民国史上一段颇具争议的情感传奇。   张学良一代少帅,风流倜傥,却始终在情与义之间摇摆,他的诺言轻易许下,却难以兑现,他爱赵一荻的温柔体贴,也怀念于凤至的贤淑坚韧。   而两个女人,一个选择了体面离开,一个选择了默默陪伴,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成就了张学良的一生,或许这就是民国情感的真实写照:爱得不轰烈,伤得却很深。   于凤至曾在日记中写道:“他是我的丈夫,也是我一生的劫。”这一句足以道尽她的隐忍与无奈。   参考资料: 张学良传-第二章 主政东北- 易 帜.西安事变数据库 新闻资料:张学良将军大事年表.中国新闻网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